信阳毛尖 > 茶叶百科 >

当你存了三年的白茶出现这四个症状,请停止保存,没什么意义!

当你存了三年的白茶出现这四个症状,请停止保存,没什么意义!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集邮的习惯。

眼瞧着集邮册里的邮票越来越多,喜上眉梢,时不时翻出来,查看一二,掰着手指头,数着自己集了多少枚邮票,还差哪些需要收集。

凡是喜欢收藏的人,都会有个习惯——喜欢时不时拿出自己的收藏品,端详一二,看着自己的收藏库,倍感欣慰,觉得自己就是个富可敌国的人,坐拥全天下最好的东西。

及至收藏白茶,这种习惯,也一直被保留着。

 

在这种呵护的心理的作用下,我们养成了一种“不太好的”习惯——会经常性地打开包装,查看茶叶的陈化情况。

这种行为,有利有弊。

利,能够及时掌握白茶的转化状态,若是白茶有出现变质的情况,能及时发现。

弊,反复开箱,会将水汽代入包装中,会被白茶吸收,最后会导致白茶变质。

此时,要特别说明一下,如果您在定期查看白茶转化时,遇到以下这四种情况,请提高警惕,你的白茶,已经变质了!再也没有存放的必要。

《2》

 

第一,白茶表面变潮

适合长期保存的白茶,首先要满足含水量的要求,只有含水量达标(最新国标规定含水量为8.5%)的白茶,才能经得起长期存放,才能转化成老茶。

而满足含水量的白茶,是非常干燥、酥脆的。

从袋子里拿茶时,可以听到茶叶相互碰撞而产生的窸窸窣窣的声响。这种声音,像暴晒了好几天干树叶,一脚踩在上头,纤维断裂,产生了酥脆的声响。

倘若有一天,我们在拿茶时,这种声响消失不见了,茶叶变得柔软、有韧性,意味着白茶的含水量已经发生变化,茶叶有了受潮的前兆。

受潮后的白茶,内在品质已经发生变化,原有的结构也被破坏,这类白茶,已经失去收藏价值,即便再保存下去,也毫无意义。

此时,我们要从受潮的白茶里吸取教训,到底是哪一步没做好,才会导致白茶受潮。比如,查看一下环境是否过于潮湿,保存茶叶的包装是否完整。如果存茶房间太过潮湿,那请准备好抽湿机,给白茶营造一个干燥的环境,如果包装密封性不好,那么,更换一个密封性好的包装,如此才能保证白茶长期得以保存。

《3》

 

第二,白茶出现异味

正常陈化好的老白茶,打开包装时,我们闻到的香气,一定是舒服的,干燥的,清爽的。

像白毫银针、白牡丹这类芽头幼嫩,白毫丰富的白茶,刚打开纸箱,闻到的香气,是干爽的稻谷香,并且还有药香伴随而至,闻着就是一股令人欣喜的香气。

如果是寿眉饼,打开包装后,闻到的是甜蜜的枣香,寿眉散茶,则是药香、陈香。

这些香气,都是舒服的,令人心生愉悦的。

当你打开包装时,这些舒服的香气都消失不见,继而被霉味、腐败木头气味代替,这类白茶,意味着已经变质,不能再喝。

而会让白茶产生这些不舒服气味,罪魁祸首在于保存不当。如存茶的房间有异味,茶友吸收了,并且深入骨髓,无法改变。又或者是纸箱进水,没及时发现,这些水分在时间作用后,就会产生一股腐烂木头的气味,自然而然会影响茶叶品质。

当我们辛辛苦苦存放的老白茶里有这些异味出现,对不起,您也没必要继续保存的必要,再继续保存,也没法挽救。

《4》

 

第三,白茶出现水味

在检验老白茶陈化进程时,我们除了用手抓一把,感受干度,闻闻干茶香之外,更多的是要通过冲泡去感受变化。

在不同阶段,白茶的口感是完全不同的。

新茶鲜爽,一年陈白茶鲜爽+甘醇,三年白茶的沉郁+药香+稠滑,五年白茶的甘、柔、稠、厚……这些,都需要通过冲泡后才能体会到。

在冲泡时,我们要各位注意品鉴茶汤。

假如我们冲泡的白茶,在第二冲开始就出现了水味,这异味着我们所保存的白茶,已经吸收了水汽,茶叶品质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所谓的水味,即茶汤里,茶香不能完美融于水中,出现了分层和断层的情况,就像往水里滴花生油,油会浮在面上一般。

正常品质的白茶,冲泡到第二冲,是绝对不会有水味出现的。

当您的白茶出现水味,可要警醒些,如果保存方法没有出现问题,那我们要认真思考一二,是不是白茶含水量,根本就不达标,为符合8.5%的标准,否则白茶怎么会这么快出现水味呢?

《5》

 

第四,白茶出现酸梅味

另一种特殊情况地出现,也要让我们敲响警钟,那就是白茶里出现了所谓的酸梅味。

酸梅,大家多少都吃过,闻过,那是一种带有酸的气味,闻着有些刺鼻。

有些不明所以的茶掌柜,把酸梅味视为珍宝,甚至大肆宣传说有酸梅味的白茶才是好茶。

然,这是一个谬论。

就目前我们能喝到的,品质上乘的老白茶,它的香气里,都不会带有酸味,你看那白茶国标,白茶要鲜香甘醇、清新爽口才是好品质。

那什么情况下,老白茶才会出现所谓的“酸梅味”呢?

当然是白茶吸收了水汽,恰好又保存在高温状态下,导致茶叶过度发酵,从而出现酸味。

这种过度发酵的白茶,已经变质!再无饮用价值。

要是下回你遇到什么酸梅味、梅子香的老白茶,别再觉得它是个宝,恰好相反,它是草,不是宝!已经失去了继续保存的价值。

《6》

 

老白茶之所以能成为无价之宝,受茶友热捧,频频创下高价记录,就在于它本身的品质要足够优秀。

有的茶友,会选择直接购买老白茶,这样能直接喝上老白茶,不需要花时间再等待。

而有的茶友,因担心自己个人鉴茶能力有限,会买到做旧老白茶,干脆从新茶开始,自己收藏,自己保存。慢慢看着白茶老去。

不论是自己存茶,还是直接喝老白茶,当你白茶出现变软、潮湿、有异味、霉味、酸味等异常情况,意味着它已经变质,失去了继续保存的价值,此时,不要在这些已经变质的白茶身上下功夫,还是认真总结自己存茶是出现的错误,以防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错误。

如何正确闻香,才是打开白茶,岩茶,普洱茶,红茶的正确方式!

 

 

《1》

有的时候,我发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这句话,居然适用在任何地方。

比如,昨天出去混茶馆,遇见Miss李小姐,她这位茶界人士,堂而皇之地在教她的北方客人,用公道杯闻香。

当时,我被她的动作,惊掉了下巴。

在座的都是同行,除了同行,还有福州本地的资深茶咖,她胆可真肥,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为了教自己的客人闻“杯底香”,直接就拿起了公道杯。

这么不专业的举动,也不怕被当场拆穿,丟脸丢到姥姥家。

要是我,就不敢这么当众出乖露丑。在人多的时候,咱要低调再低调。

绝对不可以在大庭广众地,犯这种低级错误。

否则,一世英名就会毁于一旦。

 

 

《2》

可能看官们会觉得纳闷,不就是闻个香么,村姑陈这位淡定的人物,为什么这就坐不住了?

村姑陈之所以会如此着急,是因为,Miss李,在这里犯了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而村姑陈担心她这个错误,会借由她的“茶人”身份而误导一大片的用户,传播出一系列错误的信息。

这个低级的错误就是,用“公道杯”闻“杯底香”

在这个错误里,有两个名词,一是公道杯,二是杯底香。

下文,村姑陈将分别给看官们解释一下。

看过解释之后,相信大家便会理解,为何村姑陈看到有人用公道杯闻杯底香,会认为是个低级错误,会着急着要拔乱反正了。

今天的《新手入门学白茶》系列第 24 篇文章,将细细地讲述公道杯的作用,以及闻杯底香的器具、方式和时间。

列位看官,且泡一杯白牡丹,在袅袅茶香里,听村姑陈讲这一段关于两个茶具的故事。

 

 

《3》

第一个名词,叫做公道杯。

公道杯,并不是一个新鲜词了,在前几天的文章里,村姑陈就曾经提及过。

公道杯,一般就是指茶桌上,陪在盖碗边上的那个大肚子——它的造型,通常是圆圆的,胖胖的,为了储水,被造得憨态可掬。

在材质方面,从前大多数公道杯,是瓷质的,陶瓷的材质,画上梅兰竹菊等各种图案。

现如今,为了更加清晰地鉴赏茶汤的色泽和醇厚度,很多人选择了玻璃材质的公道杯,尤其是锤纹工艺的,茶汤倒在公道杯里,透过阳光,折射出璀璨的光华,让喝茶品茗,又多了一份赏心悦目的感受。

如果说盖碗是茶桌的“王”,那么,公道杯就是茶桌的“后”。

从盖碗里倒出来的茶汤,直接就进入了公道杯,再由公道杯,分到各位客人的茶杯里。它承担的,是分茶均分这两个任务。

分茶,是为了保证卫生。如果直接从盖碗就倒进客人的茶杯,水花飞溅,极不美好。

且盖碗没有公道杯的“嘴”,倒入口径窄小的茶杯时,为避免茶汤滴漏,盖碗会尽量靠近公道杯,如此,容易与茶杯杯口接触,极不卫生。

均分,是为了保证每一杯茶汤的分量是相等的。不致于张三杯中多,李四杯中少,厚此薄彼,客人生气。

公道杯的公道二字,便是得自于此。

 

 

《4》

公道杯可以闻香么?

当然不行。

既然公道杯的作用是分茶和均分,是公共用具,用它来闻香,那就是十分不合适的。

试想,在座的每个人,都用公道杯去闻香,每个人的手摸一遍公道杯,每个人的脸再凑近一次公道杯,这个杯子,想必沾了不少手印和手汗吧。

且不问每个人喝茶之前有没有洗脸净手,想来自然是没有的。古人喝茶之前,有沐浴熏香,洒扫庭除的习惯,现代人没这么多繁文缛节。

且不管有没有人还会边闻香边评论、唾沫横飞,单说看到这么多人摸过的杯子再倒茶给自己喝,一般人都会有点抗拒的吧。

觉得这公道杯不卫生,是肯定的。

要是有洁癖的朋友,可能立刻要甩脸子走人了。

走笔至此,想到Miss李直接用公道杯给客人闻香,更是觉得她勇气可嘉!而没有遇上有洁癖的客人,她的运气,也是奇佳。

 

 

《5》

第二个名词,叫做杯底香。

当然,它除了叫杯底香,还叫挂杯香,挂壁香。

从字面上来解释,杯底香,就是喝完茶之后,杯底的香气。挂杯香,就是喝完茶之后,挂(残留)在杯子里的香气。挂壁香,就是喝完茶之后,挂(残留)在杯壁上的香气。

三种叫法,其实是指向同一个意思——茶汤喝尽之后,残留在杯子里的香气。

为什么残留在杯子中的香气,会这么重要,重要到成为品评一款茶好与坏的指标呢?

这得从茶叶的品质说起。

昨天的文章里,村姑陈写过,好茶的标准,就是汤水稠滑,香气落水,水香丰沛。而能从稠滑的茶汤里溢出来的芳香醇,才是上好的香气分子。

当一杯茶喝得干干净净,捧杯到鼻端,依然能闻到茶汤残留在杯子里的茶香,或是花香,或是药香,或是毫香,或是箬竹叶香........这说明,这泡茶的芳香醇,力量是如此强大,强大到仅在短时间内逗留过的茶杯里,也能留下它的余香。

这样的茶,自然就是好茶。

若一杯茶,喝光之后,没有任何残留的香气留下来,可以得见,它的汤里,香气该是如何的淡薄,如何的稀少。它的品质,该是如何的低劣。

闻杯底香,是鉴定一款茶的香气浓度和香型纯正与否,最好的方式。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茶过,留香。

 

 

《6》

闻杯底香,该如何闻呢?

在手法上,闻杯底香要用双手捧握住茶杯,双手搓动杯身,旋转它,旋转的过程中,手掌与杯身摩擦,形成微量的加热效应,促使残留在杯内四壁上的香气分子,随着微微的热度而活跃起来。

当我们的手掌摩擦了五六下之后,以掌心感知到茶杯已经微热了,那么,闻香的时刻便到了。

此时,你低下头,凑近茶杯,或者捧高茶杯以就鼻,深吸一鼻子气,如鲸鱼吸水一般,悠悠长长地一吸,便能闻到那残留的、微热的、尚带着鲜度的茶香。

那是茶汤暂时停留过茶杯之后,留下来的余香。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盛过茶汤,杯留余香。

请记住,从卫生的角度,闻杯底香,一定是用你自己喝过的茶杯,而不是大家公用的公道杯。

虽然茶杯和公道杯,都有一个共同的“杯”字,但此杯非彼杯,可不能混淆了。

 

 

《7》

闻杯底香,该什么时候闻呢?

刚喝完茶汤之后,趁热闻,效果最好。

香气,热香比冷香浓郁。芳香醇,热的时候比冷的时候活跃、挥发得快,趁热闻香,是最理想的时间。

当然,也有的人想考验一泡茶是不是真的是绝世好茶,偏要把杯子留着,等冷透后再闻,细细去考察此时的杯底香——若此时仍然有香,且香气很纯正,没有杂味,中正平和有中宫之韵,那真的就是超极难遇的好茶了。

2018的白毫银针,村姑陈就在盖碗的盖子冷透之后,闻到了浓郁的茉莉花香。

像秦淮河上的名妓,簪了一串茉莉在鬓边,喝了点子黄酒,脸红身热,茉莉花香被酒气一蒸,散发得更猛更快。香气娉娉婷婷,随风飘散,在座的男子,无不心神俱醉。

这就是香气独有的魔法。

 

 

《8》

公道杯,是分茶用的。

闻香,用自己喝茶的小杯便可。

只要是好茶,即使是小杯,一样可以闻到芬芳的茶香。

用公道杯闻香,太粗鲁,别因这种错误,影响了闻香这件风雅的事。

大碗喝酒,是乔峰。

大杯闻香,是村姥姥。


提示:请认准毛尖官网,快速购买>>

小谢手机和微信:18738660300(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送野生毛尖试吃装

请致电:1873-8660-300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