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 > 信阳红 >

信阳红对信阳市浉河区信阳毛尖供给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提高茶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的关键,是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信阳红茶”制作新技术是一种茶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它充分利用信阳市夏秋茶中 低档鲜叶原料,进一步提高茶资源高效利用水平。“信阳红茶”制作新技术改变了信阳市茶产业传统种植、采摘、加工等生产模式,影响着茶叶的供给。

1 2010年前信阳浉河区茶叶供给情况

信阳市是历史上著名的淮南茶区,茶叶已成为该市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尤其是1992年开始举办茶叶节以来,信阳市茶产业的发展明显加速,取得了较好的经 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茶园总面积9.33万hm2,开采面积6.67万hm2, 2009年茶叶产量3万t左右,农业产值约30亿元,社会总收入超过40亿元。信阳市茶叶支柱产业的地位已基本形成,供给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不断扩大 茶叶种植面积,茶产业规模迅速扩张。茶园面积由解放初期的1 333.33 hm2发展到2009年的9.33万hm2。茶园面积快速扩张的同时,茶叶产量、产值同步增长。1998—2009年,全市茶叶产量翻3番以上,年均增长 16.2%;产值翻4番以上,年均增长30.8%。二是引进科学技术强力推进现代化茶叶生产。炒茶机、杀青机、揉捻机、修剪机的大量使用,使制茶技术由以 前的手工制作发展到机械化生产,较大提升了茶叶加工能力,降低了茶叶生产成本。三是加大品牌推广和茶园建设,提高种植效益。1995—2009年,信阳市 茶叶平均价格由20元/kg上涨到150元/kg左右,上涨了6.5倍。

浉河区是信阳市的主城区和中心城区,同时也是一个特色农业大区,全 区辖8个乡镇,8个办事处,总人口5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总面积1 512 km2,其中耕地面积1.7万hm2,山林面积11万hm2,森林覆盖率达62.4%。茶叶产业是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之一,是 “信阳毛尖”的原产地和主产区。茶园面积近2.67万hm2,并且以每年2 000 hm2以上的速度增长,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茶生产县区。年产干茶1.3万t,涉茶产值近20亿元,连续2年被评为“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区”。浉河区种茶历史 悠久,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把信阳市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尝遍名茶而挥毫赞道:“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毛尖”茶至清代 已为全国名茶之一。1915年,董家河车云山毛尖在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958年,“信阳毛尖”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2002年,浉河 区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国茶叶之乡”;近年来,该区确定建设“魅力浉河、美丽茶乡”的总体奋斗目标,把茶产业作为建设新农村的支柱产业重点发展。

2 红茶制作新技术的引进

信阳市浉河区茶叶产品主要是“信阳毛尖”,在茶食品、茶日用化工品、茶保健品等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几乎空白,绝大多数仅生产高档春茶,夏、秋茶和中 低档绿茶生产很少,茶树鲜叶资源浪费严重,影响了茶叶产量的提高、产值的增加和效益的增长。红茶制作新技术的引进结束了我国北方茶区不产红茶的历史,增加 了信阳市茶叶的花色品种,绿红相映,共同开拓国内国际茶叶市场。

2.1 红茶制作新技术引进的背景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省委书记卢展工(原福建省省委书记)到信阳市视察时指出:信阳市要加大夏秋茶的采摘力度,要尝试开发新的茶叶产品,增加群众收入,可以尝试红茶加工。

在卢书记的点题下,信阳市浉河区3次到中国红茶的发源地福建省学习、取经,与福建九拓茶叶公司联合开发红茶工艺,经过百天的攻关,在“闽红”、“祁红” 等红茶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在2010年4月研发出了“信阳红茶”。卢书记还为信阳红茶取了一个厚重的名字“信阳红”。“信阳红”一经上市,就在全国迅速走 红。据河南省茶叶商会统计,2010年8月后,“信阳红茶”在郑州市的销量猛增,短短几个月时间拿走了市场近5%的份额。

2.2 信阳红茶制作技术

“信阳红”是红茶,是全发酵茶。红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生产出来的,生产工艺上,比绿茶多了一个发酵的过程。为研发生产“信阳红 茶”,信阳市采取“嫁接”的方法,在全国20多个省生产的红茶中选定“闽红”工艺为基础。“信阳红茶”制作技术。沿袭了我国传统的“工夫红茶”生产技术。 “工夫红茶”是我国独有的条形红茶,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与“信阳毛尖”制作有相似之处。鲜叶一般要求以1芽2~3叶为主要原料,芽叶要求匀齐、新 鲜、叶色黄绿、叶张狭长、节间较短、叶质柔软、多酚类和水浸出物含量要高。“工夫红茶”也只有利用嫩度高的鲜叶才能制成形美质优的产品。“信阳红”的制作 技术和品质特点参照了《红茶国家标准(GB/T 13738.2-2008)》,“信阳红”珍品以全芽为主,特级以1芽1叶为主,一级以1芽2叶为主,二级以1芽3叶为主,毛茶将以此分级,确保不同等级 “信阳红”的质量品质。

3 红茶制作新技术的引进对信阳市浉河区茶叶生产的影响

3.1 对茶农种植、采摘意愿的影响

如今,在信阳市流传着一句话:“茶山还是那座茶山,茶园还是那个茶园,增加一亩地,增加几千元。”这句话描述的正是有了“信阳红茶”制作技术和“信阳 红”品牌后,茶农收益大幅增加的景象。就“信阳毛尖”来说,春茶(头采茶)大概要占到全年产量的70%~80%。就品质来说,头采茶要好于白露茶,白露茶 好于秋茶,秋茶好于二采茶,二采茶好于夏茶。红茶制作技术的引进、“信阳红”研发成功、批量生产之后,夏秋季的鲜叶变成了宝。   信阳市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开发“信阳红”后,茶农均增收逾2.25万元/hm2。目前红茶制作由大的茶叶龙头公司加工,红茶鲜叶收购均在主产区,因此 主产区大山一等茶园、二等茶园、三等茶园茶农收入可达到16.5万、1.2万、0.9万元/hm2。以往夏茶鲜叶售价仅30~50元/kg(过去夏茶一般 炒制低档毛尖茶),现在售价可达80~100元/kg。因此,“信阳红茶”制作技术的引进大大提高了茶农种植茶叶的积极性,增强了茶农的采摘意愿。

3.2 对茶叶采摘方式和采摘量的影响

“信阳毛尖”的采摘方式只在每年的清明前后采摘和生产一季,因为信阳市茶农认为:用春尾、夏季和秋季的茶叶鲜叶制作的“信阳毛尖”口味苦涩,因此春尾、 夏季和秋季的茶叶鲜叶大多都被茶农舍弃。至多在白露前后有少量的采摘和生产,称为“白露茶”。又因为信阳市有着“秋茶好喝舍不得”的传统,所以“白露茶” 的产量极其有限,可被挖潜和利用的只有夏茶。信阳市产茶虽然有2 300年以上的历史,“信阳毛尖”也有了近100年的荣誉,但信阳市茶园的产值低下,与其他同类茶相比单位产值、总产值、产业规模都比较低。

“信阳红茶”制作技术的引进,使采摘时间周期延长,因为夏茶为二采后到秋天(6—8月)所采的茶,该时期温度高,茶芽生长快,可以保障红茶制作有充足的 原料,并且该时期不需要请采茶工,茶农自己就可以完成采摘工作。以浉河区浉河港乡主产区小山茶园为例,茶农夏茶采摘收入可以提高30%左右。

4 红茶制作新技术的引进对信阳市浉河区茶叶供给的影响

在“信阳红茶”制作技术引进之前,信阳市浉河区茶产业供给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供给主要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和价格的波动。“信阳红茶”制作技术引进之后,改变了原有的供给模式,供给格局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

4.1 红茶制作新技术对茶叶供给的重大影响

一是茶源充足。根据“信阳红茶”采摘标准:特级“信阳红茶”采摘1芽1叶初展;一级“信阳红春”季采1芽1叶,夏秋季采单芽;二级“信阳红茶”春季采1 芽2叶初展,夏秋季采1芽1叶初展;三级“信阳红茶”春季采1芽2叶或同等嫩度的单叶、对夹叶,夏秋季采1芽1叶。此种采摘和加工制作要求,就可以为红茶 制作提供充足的茶叶来源,最直接或影响较大的是小山的茶园。过去,小山茶只在春季采摘制作毛尖,到夏季和秋季有少量或基本不采摘,造成大量的浪费。红茶制 作技术的引进改变了此种重植轻采、采摘不力现象,尤其对小山和偏远茶园的夏茶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二是制作有保证。“信阳红茶”制作技术区别于传统绿茶制作 工艺,传统绿茶制作工艺受到采摘时间、生产周期、采茶工数量及工资的影响,传统绿茶春茶头茶的采摘期只有20 d左右,并且必须要在48 h内炒制完成,否则的话将丢弃造成浪费。一方面,采摘期的影响制约“信阳毛尖”的产量,主要受到人工的影响;另一方面制作期的因素制约“信阳毛尖”的采摘 量,鲜叶要在48 h内炒制完成,不然要被废弃。而“信阳红茶”制作技术不受上述条件限制,采摘期有3个月,采摘、制作时间随时进行,可以充分保证红茶的制作。“信阳红茶” 制作技术的引进充分利用了过去废弃、无法采摘的和无法完成加工的鲜叶,无疑大幅度提高了茶叶的供应量。

对信阳市茶产业来说,红茶制作技术的 引进对茶叶供给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2011年,信阳红茶制作技术引进的第2年,浉河区茶园面积发展到3.15万hm2,茶叶产量16 462 t,产值46亿元。其中红茶产量4 800 t,产值达到13.8亿元。位居全国产茶县(区)第2位,绿茶生产位居全国第一。产值和产量结构发生了变化,红茶产量和产值均占全部产量和产值的30%。 “信阳红茶”制作技术的引进,增加了信阳市茶叶品种,将信阳市浉河区春尾、夏季和秋季的茶叶鲜叶利用起来,从而提高信阳市茶资源利用率、提高茶园的单位产 量,挖掘出茶产业潜在的价值,增加了茶农的收入。

4.2 影响信阳市茶叶供给的其他因素

“信阳毛尖”以原料细嫩、形美、香 高、味长、精工制作而闻名,是我国著名的内销绿茶。受传统工艺和品牌的制约,信阳市茶叶的市场需求也较平稳。随着“信阳红茶”知名度的扩大和宣传的影响, 信阳市茶叶正逐步走向市场,占有部分市场份额。一是需求对供给的影响。绿茶是我国的主要消费类茶叶,市场需求一直保持良好势头,“信阳毛尖”也是绿茶的重 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消费趋向多元化,茶叶的消费热点在逐渐转型,虽然绿茶增长仍是主流,但红茶需求强劲。“信阳红茶”制作技术的 引进和“信阳红”的研制成功,终结了“自古江北无红茶”的历史,从未产过红茶的河南省发力成为红茶高产区。“信阳红茶”的研制成功,一方面填补了信阳市无 红茶的市场空白,改变了信阳市人民及中原地区人民的饮茶偏好和习惯,培育新的消费市场,增大对信阳市茶叶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红茶市场增添了新的品种,使 消费群体有了更多的选择。需求决定供给,“信阳红茶”从无到有,并且逐渐打开市场需求空间,也将对信阳市浉河区茶叶供给产生持续、长远、巨大的影响。二是 价格对供给的影响。茶叶供给量与价格在同一方向变动,价格提高会引起供给量的增加,反之则减少。“信阳红茶”的定位是向高、中档方向发展,因此价格不菲。 在一般情况下,茶叶的成本变动取决于采摘成本的多少。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匮乏,导致采茶工工资逐年递增,直接影响茶叶的生产成本。以夏茶为例,在同 等情况下,制作红茶与传统毛尖成本相近,但红茶价格高于绿茶价格30%~50%,有的甚至更高。因此,从趋利性角度分析,茶农采摘、制作红茶的意愿远远高 于绿茶。需求决定供给,价格也影响需求,价格的提高会影响供给的增加。从“信阳红茶”价格增长趋势分析,价格还有上涨空间,在一定时期内,价格对信阳市浉 河区茶叶供给还是有持续影响。

5 结语

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改变生产方式,还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从供给原理角度分析, “信阳红茶”制作技术的引进其实也是一种生产技术的改变和革新[1-2]。生产技术的改变和革新也影响生产方式、生产成本,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随 着经济活动的发展不断提高。生产技术的改变一般是单方向的,当生产技术提高时,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或同一价格水平上使供给量增加[3-4]。当然,任何商 品的供给都是由需求决定及价格影响的,“信阳红茶”也不例外。如果没有市场的需求及价格的影响,“信阳红茶”制作技术的引进也是空谈,也会失去其利用价 值。“信阳红茶”制作技术正是在市场需求的背景下,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学习而研发创造出来的,无疑是一场技术革新。

6 参考文献

[1] 信阳市“十一五”茶产业发展规划纲要[EB/OL].(2006-09-05)[2009-04-22].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2009-04/22/content_11233062.html.

[2]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 年)[EB/OL].(2011-05-09)[2011-12-03].http://wenku.baidu.com/view /df8f6a0b52ea551810a68793.html.

[3] 欧阳道坤.关于信阳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EB/OL].(2011-05-05)[2012-03-08].http://cha.cmmo.cn/news/55.htmlhttp://cha.cmmo.cn/news/55.html.

[4] 李运德.浉河区实施茶产业“5316”振兴工程[EB/OL].(2010-10-19)[2011-11-17].http://www.xytv.cn/NEWS/shizhengxinwen/2010/1117/14052.html.

提示:请认准毛尖官网,快速购买>>

小谢手机和微信:18738660300(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送野生毛尖试吃装

请致电:1873-8660-300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