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 > 信阳毛尖百科 > 信阳毛尖历史 >

斗茶 品读悠远的茶文化史 感受斗茶文化

10月14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近60家媒体的80多位社长、总编、记者一起来到安溪感德镇的茶王公文化祠,近距离感受源远流长的铁观音茶历史,体验传统制茶工艺,参与正在这里举办的斗茶赛。

拜茶王公了解茶史

“我们一起向茶王公行三鞠躬。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10月14日上午,茶王公文化祠主殿内举办祭拜茶王公的复古典礼,二十几名身着汉服的当地茶人每人手拿一炷香,恭敬地祭拜茶王公。

感德是“中国茶叶第一镇”。南宋爱国诗人谢枋得是这场祭拜典礼的“主角”茶王公。生于南宋年间的谢枋得是江西人,自幼聪明过人,文章奇绝,曾与民族英雄文天祥同榜进士。南宋灭亡后,谢枋得不愿在元朝做官,便隐姓埋名到感德槐植等地讲学、劝道,鼓励民众开垦荒地、种植茶叶。在他极力倡导下,感德先民从事茶叶生产,茶业自此获得发展。为感谢谢枋得的贡献,当地群众尊他为“茶王公”,并于明成化年间,由槐植先民集资建祠,塑金身供奉。

体验传统制茶工艺

“双手握住手柄,先向上摇动,再顺势向下摇动……”在茶王公祠内,著名制茶工艺大师陈两固正在为到访的嘉宾们演示制作铁观音的摇青工序,他还热情地邀请大家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传统的制茶工艺。

作为安溪当地知名制茶工艺大师,陈两固于2011年成立安溪县老固茶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生态茶园1500余亩、社员210户,惠及涉茶农户400余人。

“炒茶青的温度要多高?摇青要摇多久?手工包揉及包布揉动作要怎么做最规范?”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朋友们兴奋地与陈两固交流制茶经。“看起来简单,但亲身去体验后才发现,力道很不好把握,很容易将茶青摇到外面。”尝试几次后,仍无法完全掌握摇青的要领,一位来自福州晚报的媒体人无奈地笑着说。

享受民间斗茶快乐

当天,茶王公祠内举办的“斗茶”赛吸引了不少媒体人前去品鉴。“观外形、闻香气、品滋味、看汤色、看叶底。”茶王公文化及技艺传承人、国家一级评茶师陈庆云,向前来参加“斗茶”赛的客人们详细讲解品鉴铁观音茶的技巧。现在,陈庆云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安溪铁观音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现场观众围在桌前,用汤匙舀取不同的茶叶,并细细品味冲泡出来的茶水。

斗茶

古法斗茶始于唐代,当时称为“茗站”,后于宋代盛行,称为“斗茶”。斗茶是一项在新茶制成后茶农评比新茶的比赛活动,具有比技巧、斗输赢的特点,颇有趣味性。现代斗茶又称茶王赛,评委通过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方面,对茶样进行密码评定,决出名次。

宋代中国的“斗茶”哺育了日本茶道文化

饮茶风习的普及,推进了宋代的茶文化朝着艺术化的高级阶段迈进,两宋以茶为主题的诗作屡见不鲜,其中描写饮茶胜境的佳句更是层出不穷。如范仲淹的“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林和靖的“潏潏药泉来石窦,霏霏茶蔼出松梢”,“阁掩茶烟晚,廊回雪溜清”;陆游的“青云腴开斗茗,翠罂玉液取寒泉”;范成大的“烦将炼火炊香饭,更引长泉煮斗茶”等等。泡茶时,汤水所蒸腾起的氤氲之气,饮茶时茶味在齿颊留下的芳香,以及茶汤沁入肺腑的温馨感受,给宋人带来了充分的享受和愉悦之感。

京城汴梁,茶楼甚多,人们约会相聚,大多邀于茶楼。南宋时期的临安(今杭州),与北宋相比,社会各阶层饮茶风气更盛,将宋代的茶文化推向极至,由于南北饮茶文化的交流融合,临安城中酒肆、茶坊更是遍布坊巷间,以此为中心的茶肆文化崭露头角。 杭城茶肆分成很多层次,以适应不同的饮茶者,一般作为饮茶之所的茶楼茶店,供市民消遣,茶客中“多有富室子弟,诸司下直等人会聚,习学乐器,上教曲赚之类”。有的茶肆,“本非以茶点茶汤为业,但将此为由,多觅茶金耳”。时称“人情茶肆”,有一些茶肆,专门是士大夫期朋会友的约会场所,著名的如“蹴球茶坊”、“蒋检阅茶肆”等。 据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临安茶肆的布置格调雅致,张挂名人书画、陈列花架、插上四季鲜花。一年四季“卖奇茶异汤,冬月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当然,还有一些名字香艳以喝茶为名的色情场所。到了晚上,一些茶肆还推出流动的车铺,作应游客的点茶之需。当时的临安城,茶饮买卖昼夜不绝,即使是隆冬大雪,三更之后也还有人来提瓶买茶。

今天的杭州尚有宋人余风,吴山下,西湖边,茶肆点点,仍然飘拂着迷朦淡远的茶的隐隐清香,但是论规模、数量和茶肆的种类,与宋代相比,还是差之甚远。因此,今天的茶客常常会追思宋代茶事之盛,有作宋人之想。

宋代最高级的饮茶艺术是“斗茶”,“斗茶”集中体现了宋人品茶的所有技艺。“斗茶”又称茗战,是以竞赛的形态品评茶质优劣的一种风俗。具有技巧性强、趣味性浓的特点。斗茶对于用料、器具及烹试方法都有严格的要求,以茶面汤花的色泽和均匀程度、盏的内沿与汤花相接处有没有水的痕迹来衡量斗茶的效果。要想斗茶夺魁,还在于于操作:徽宗时宫廷斗茶,实即比试点茶技巧,茶品佳好,水品亦然,自是前提。斗茶所较,仍是盏面乳花,“咬盏”与否,便是斗茶的胜负规则。判断斗茶胜负的标准是:“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也就是说,一看茶色,二看水痕。二家相斗,往往不止一次,比如斗三次有两次先见水痕者即为负,所以“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斗茶还包括品茶汤,因此,只有色、香、味三者俱佳者,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宋代的茶文化对东邻日本、朝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日本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南宋末期(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径山寺拜虚堂禅师为师。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学成归国,将径山茶宴仪式一并带回日本 ,而后发展出日本盛行至今的“日本茶道”。

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南宋年间随着饮茶习俗和茶具等一起传入日本,形成了“体现禅道核心的修身养性的日本茶道”。现代日本茶道文化协会负责人森本司郎在其所著《茶史漫话》中也认为:正是中国的“斗茶”哺育了日本的茶道文化。

提示:请认准毛尖官网,快速购买>>

小谢手机和微信:18738660300(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送野生毛尖试吃装

请致电:1873-8660-300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