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茶友说,去茶叶店喝茶的时候,老板跟他讲绿茶喝到后面1/3的位置是不能喝的,还有个专业术语叫做“留根泡”。
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留根泡”。
首先,“留根泡”主要是针对用玻璃杯泡绿茶的。
因为用玻璃杯泡芽茶的时候,会遇到无法有效的把茶和水隔离开来的问题。
这就使得我们在泡茶时候,没办法控制茶汤的浓度。
如果每次都是把茶汤都喝完之后才加水,由于茶叶中内含物析出的规律,会使得第一杯茶汤的浓度非常高,而续水后茶汤的浓度下降的非常明显。
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才使得人们在泡茶的时候,不喝完第一杯,而是留一部分茶汤时续水,这样可以尽量调和茶汤的浓度。
这就是所谓的“留根泡”。
那么,“留根泡”有没有必要呢?
一般来说,用玻璃杯泡绿茶都是用杯子直接喝的。
由于茶叶中内含物析出的规律,绿茶一般第一道和第二道有效成分最多。
整个品茶过程中,玻璃杯子下面那部分茶汤一直都在接触茶叶。
也就意味着喝上半杯的时候味道会很清淡,喝下半杯味道则会比较浓。
而里面茶多酚和咖啡因的含量会比之前的茶汤高,这两种呈味物质所提供的感官体验都是负面的。
所以,这后面的小半杯茶不宜直接喝。
还不如重新续上水,作为第二杯茶汤来喝,这样展现出来的茶汤,浓淡才比较合适。
什么茶都能“留根泡”吗?
如果是用大壶冲泡花茶和红茶时也可以“留根泡”。
你想,那么一大壶水泡茶叶,茶叶的浸出率起码已经到了80%甚至更高。
如果不留一部分茶汤做“底料”的话,第二壶的茶可能就淡如白水,已经没有喝的欲望了。
至于通常用盖碗或紫砂壶冲泡的岩茶或普洱,就不建议用“留根泡”了。
这些茶本身滋味较重,再来盖碗和紫砂壶的容积偏小。
如果余汤滞留在里面,很快会变浓,这个时候你就不要指望它能平衡下一泡茶汤的滋味了。结果可能是下半杯可能苦成了中药汤,苦涩浓稠到你无法下咽。
所以,总的来说,“留根泡”是希望能让每道茶汤更加均衡的一种做法。
茶为什么是涩的
涩是什么?涩是一种使舌头感到不滑润不好受的感受,如果不太明白是什么感受,吃一下生柿子就了解了,涩就是那样的一种不滑润的感受。
喝茶为什么会让人产生这种感受呢?喝茶时使人感觉得收敛的涩感是单宁等多酚类物质与唾液蛋白和糖蛋白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涩味不是由于作用于味蕾而产生的,而是由于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刺激触觉神经末梢所产生的。
茶叶里能引起收敛感并产生涩味的成分,主要是茶多酚类。茶多酚类亦称“茶单宁”,是一类存在于茶树中的多元酚的混合物,可以分为儿茶素(黄烷醇类)、黄酮、黄酮醇类;花青素、花白素类;酚酸及所酚酸类,统称为类黄酮物质。
茶多酚提取物
在已往的研究中,Robichoud等研究出大多数具有涩味的多酚类物质同时具有苦味,且苦味、涩味强度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在喝茶的时候,苦涩一般是不分家的,有苦便有涩,只是看哪个更明显一些。一般情况下咖啡碱是造成茶叶苦味的主要原因, 茶汤中的生物碱与大量的儿茶素类物质形成氢键缔合物,在儿茶素类和咖啡碱相对含量都较为高的茶叶中,茶汤滋味浓醇鲜爽。
儿茶素类和咖啡碱类对味觉受体有协同作用,也相互制约,减轻苦味和粗涩味。因此内含成分丰富的茶叶不一定表现出强苦强涩。
那么为什么你手上的茶叶涩味表现得较为明显呢?就是因为其内含成分的协同搭配问题,在环境和加工中的很多因素都是导致其内含成分的协同失调,而使得涩味凸显。
身体的原因
同款茶不同人喝茶,感受不同;同款茶同一个人身体状态不同的时候喝,感受也不同。从经验上来说,当一个人火气大,内火旺的时候,对茶涩度的感受会更为明显。
品茗的天气
天气不同会造成品茗感受的不同。一般来说,秋高气爽,心平气和的情况下,人会感受茶汤的滋味更为平衡饱满;高温高湿的天气下品茗,人更容易感受到涩感。
泡茶方式
泡茶的方式会对一款茶的呈现有影响,闷泡法可以更为明显的感受到苦涩,这也是感官审评时候常用的泡法。
原料生态环境
茶林周围生态环境出现问题会导致茶叶出现苦涩感,比如周围生态环境中有污染(比如橡胶林等),施肥过度,打除草剂等。
植被单一,阳光直射,导致茶多酚含量较高,茶叶出现强苦强涩现象。
杀青要以适度为要,看茶做茶,杀青温度低,杀青不足或杀青温度高,杀青过火,都不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会让涩度增加。
揉捻过重,细胞破损率过大,且揉捻后闷堆时间过长,茶叶会涩度增加。
传统普洱茶的干燥方式是直接太阳晒干,如果当天阳光不足,当天无法晒干,要两天才能晒干,此时会导致反潮现象,茶叶涩度增大。
普洱茶成品被压制成饼后,需要适当进入烘房烘干,这里要注意烘房温度要低于60度,不然烘房高温短时,反而杀死茶叶内还存活的酶,使得苦涩不化,失去后期转化的可能。
储存环境太过潮湿,茶叶含水量高于13%,茶叶涩感增强。
提示:请认准毛尖官网,快速购买>>
小谢手机和微信:18738660300(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送野生毛尖试吃装)
上一篇:泡茶的天然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