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 > 茶叶百科 >

单枞茶原产地在哪?

单枞茶原产地在哪?


单丛茶是介于全发酵的红茶与不发酵的绿茶之间的半发酵乌龙茶,它体现了乌龙茶制作过程最精细的制茶工艺。单丛茶成品茶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浓厚滋味,是集花香、蜜香、果香、茶香于一体的浓香型茶叶。
由于独特的制作工艺,形成了它特殊的品质----条索紧结,呈乌褐色或灰黄褐色,油润,具有自然的花香、山韵蜜味;汤色橙黄(初制茶)或金黄(精制茶),透彻明亮;滋味醇爽、持久、回甘力强;极耐泡等特点。
凤凰单丛是凤凰水仙种的优异单株,各个单株形态或品味各具特点,自成品系因须单株采摘,单株制作,故称单丛。而凤凰单丛则是众多优异单丛的总称,属半发酵茶。
茶树特征、特性等的划分:
茶树特征、特性等所采用的划分方法、标准说明如下:
1、树型划分:行分法,分乔木、小乔木(半乔木)、灌木三种类型。
(1)乔木型:植株高大,主干明显,最低分枝高度一般在离地面30厘米以上者;
(2)小乔木型:植株高大,主干尚明显,最低分枝高度一般都在地面以上者;
(3)灌木型:植株较矮小,且无明显的主干,最低分枝多从地下根颈处分生者。
2、叶型划分 :按以往标准划分 ,并以叶长为主,参考叶宽,分为大叶、中叶、小叶三种类型。
(1)大叶种:叶长10厘米以上,叶宽4厘米以上者;
(2)中叶种:叶长7—10厘米,叶宽3—4厘米者;
(3)小叶种:叶长7厘米以下,叶宽3厘米以下者;
以上树型与叶片划分标准在实际应用时,常常会有交叉情况,同时,分枝高低与叶片大小变化较大,同一名称的茶树,由于调查的时间、地点与对象(树龄、肥水管理、采剪、留养等状况)等的不同,其分枝高度与叶片长宽平均值可能相差很大,亦会产生错判与错划。凡此,均按实地调查划分的类型编入。
3、芽梢生育期划分:主要指越冬芽的萌发期(即春芽鱼叶开展期)与春茶开采期。根据凤凰茶区的气候条件与茶树萌芽、开采的时期(指5—10%的鱼叶开展期和一芽三叶开展期)划分为特早芽、早芽、中芽与迟芽四种类型。
(1)特早芽种:惊蛰前鱼叶开展,春分前后开采者;
(2)早芽种:春分前后鱼叶开展,清明前后开采者;
(3)中芽种:春分至清明间鱼叶开展,清明后至谷雨前开采者;
(4)迟芽种:清明前后鱼叶开展,谷雨后至立夏前后开采者。
茶树芽梢生育期直接受地域的气候(主要是气温)影响而有较大变化,只能根据原产地实地观察的生育期为主,并参照当地采摘情况等进行比较与划分。
4、花冠大小与花丝多少的划分:按实际调查的数据编入。
5、有关性状水平的反映方法:
为了适应种植与栽培应用需要,各品系均以反映一般性状或平均水平为主,必要时,则补充介绍个别的特殊状态,反映方法如下:
(1)树姿:分直立、开张、半开张。
(2)树高:地面至树冠多数枝条顶端的垂直高度。
(3)树幅:水平量茶丛树冠面的东西与南北向及其相垂直的直径,中间用“×”来表示。
(4)主干圆径:离地面约20厘米处量径干。
(5)最低分枝高度:距地面最近的分枝高度。
(6)分枝密度:目测分稀、中、密。
(7)发芽密度:目测分稀、中、密。
(8)芽色及芽茸毛:芽色分绿、黄绿、紫色、银白色等;芽茸毛分无、少、中、多、特多。
(9)新梢长度:指成熟新梢长度、量10条平均值。
(10)新梢着叶数:数10条新梢着叶数,取平均值。
(11)叶片着生状况:分上斜、水平、下垂。
(12)节间长:成熟新梢鱼叶以上二叶片间长度,量10段平均值。
(13)叶形:分卵圆形、圆形、倒卵圆形、长椭圆形、椭圆形、披针形等。
(14)叶长:量成熟叶片基部至叶尖长度,量10叶平均值。
(15)叶宽:量成熟叶片最大宽度,量10叶平均值。
(16)叶面:分平滑、微隆、隆起。
(17)叶色:分绿、黄绿、深绿等。
(18)叶尖:分圆尖、钝尖、骤尖、渐尖。
(19)叶身:分内折、平展、背卷。
(20)叶质:分柔软、中等、硬脆。
(21)锯齿:分粗、细、深、浅、钝、利。
(22)锯齿对数:成熟叶片的锯齿对数,数10叶平均值。
(23)叶缘:分平滑、波状、微波状。
(24)叶脉对数:指闭合叶脉对数,数10叶平均值。
(25)新梢休止期:指每年新梢生长终止期。
(26)年生长轮次:指一年可采几轮茶。
(27)开花期:指10%左右花蕾开放期。
(28)盛花期:指50%左右花蕾开放期。
6、茶叶产量:茶叶产量的数字均为干茶的产量。
 
简介
凤凰单丛茶除具备以上品质外,还具备独特的“山韵”,所谓“山韵”主要指滋味而言,是对肉质上更深一层的表述,只能意会,这种特殊的“山韵”是凤凰单丛茶品质特有的关键,也是区别于其它产地单丛茶所在。
 
成因
究其原因,离不开三个必备条件:一是优越的生态条件;二是良好的茶树品种资源;三是精湛的采制工艺。前一方面是决定茶叶品质独特“山韵”的必备条件;后两方面,主要是对单丛茶品质的“香”、“活”、“甘”有影响,而与“山韵”无明显关系。
凤凰区内植被多样化,山清水秀,其绿化率达到96.4%、森林覆盖率为85.1%,强大的绿色后盾,有效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是,净化空气,是保持凤凰山自然生态平衡的地基石。凤凰单丛茶独特品质形成与其生长的生态环境条件极为密切,不仅和季节、气候、温湿度、水资源质量有关,还和海拔高度、土壤条件等因素密切联系。[2]
凤凰水仙——凤凰单丛
又名广东水仙、潮安水仙,别名大乌叶、大白叶。有性繁殖系品种。小乔木型,大叶类,早芽种。
原产于广东省潮安县凤凰山。古称“鹪嘴茶”,又名待诏茶,后称为凤凰水仙茶。1984年 11月农业部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在福建省厦门召开茶树品种审定会议,认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在全国第一批审定通过的30个茶树良种中,凤凰水仙列为华茶17号,1985年3 月由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发给合格证书(审定编号GS13017—1985)。主要分布于广东丰顺、饶平、蕉岭、平远等地。解放后,在广东省大规模推广,湖南、江西、浙江等地亦有少量引种。
植株较高大,树姿直立,树高达3米以上,树幅2米左右,分枝较稀,大部分植株分枝离地面约20—40厘米,主干粗明,皮光滑,色多灰白,枝条粗状直生性强,节间长0.8—5厘米。叶片呈稍上斜或水平状着生,叶片长9.0—13.6厘米,叶宽 4.0—5.1厘米,叶形椭圆或长椭圆,叶尖渐尖或急尖,叶面平展或微隆,叶色绿,有光泽,叶片较厚脆,叶身内折,叶脉9—12对,叶缘平或微波,叶齿疏浅,20—42对,平均34对。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中旬,清明前后开采,育芽力较强,芽叶肥壮,黄绿色,茸毛少,发芽密度中等,一芽三叶长6.4— 9.9厘米,长者达14厘米,百芽重平均86.2克。
盛花期11月上旬,花冠直径3.8X3.3厘米,萼5—7片;花丝152—223枚,平均197枚,外轮长1.2厘米,花粉鲜黄;花柱高1.3厘米,柱头3分叉,多偏曲,分叉长0.5厘米,雌蕊高于雄蕊0.1—0.3厘米,子房光滑,结实率较高,抗逆性尚强,适应性较广。
 
自然花香
1、黄栀香型
(1)、宋种1号
是凤凰茶区现存最古老的一株茶树。是从乌岽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生长在位于海拔约1150米的乌岽山的李仔坪村顶厝几块巨大的泰石鼓之间,据说是南宋末年由村民李氏几经选育繁殖后传至今天,树龄达600多年。是当今凤凰名茶中最古老的一株名枞,因种奇、香异、树老而著名,曾用过“团树叶”“大叶香”“岩上珍”“东方红”等名,于1980年正式命名“宋种单枞”。
植株高大,树姿开张,树高5.8米,树幅6.5X6.8米,主干明显,主干圆径为 1.65米,离地面60厘米处有三大分枝,圆径分别为0.65米、0.94米和0.75米,分枝密度中等,叶片呈上斜状着生,成叶长10.9厘米,叶宽 4.3厘米,叶形椭圆,叶尖渐尖,稍下垂,叶面微隆,叶色绿,有光泽,叶质硬度中等,叶身内折,主脉明显,侧脉平均10对,叶缘微波,叶齿细、浅、钝,共 33对。由于茶树苍老,育芽能力一般,每年只采摘一轮春茶。其后代育芽能力较强。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前,春茶开采期在谷雨前几天。发芽密度中等,芽梢较短,新梢平均长2.5厘米,着叶2—3片,节间长0.8厘米,嫩梢黄绿色,无茸毛。生殖生长因树老衰弱,近几年无花也无果,抗寒抗旱力较强,适应性较好。
单株产量高。1958年前,春茶株产8斤左右。1959年对该树进行三改(改土、改园、改树),即刮除树身寄生苔藓地衣,剪除枯枝,搬开树边岩石,垒石砌坎,扩大园基,客土二尺余厚,使茶树日趋茂盛、高大。1963年更为旺盛,采制春茶 17.8斤,为历史最高纪录。以后株产逐年下降,可悲的是1987年该树遭到一个精神病人的砍伐,产量更为低落。后经管理户文氏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逐渐恢复生机。
成茶条索挺直肥大,色泽黄褐呈鳝鱼皮,油润有光,汤色金黄,香气浓郁,天然花香,味道甘醇。老丛韵味独特,回甘力强,耐冲耐泡,是著名的单枞之一。
(2)宋种2号
又名大枞茶。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中叶类,迟芽种。
据说是乌岽山中心村老宋种单枞茶(1928年枯死)传下来的实生后代,树龄约定320年,是大庵村四大名单枞茶树之一。生长在海拔950米的凤西大庵村村后的茶园里。老枞已经有较大批量扦插和嫁接繁殖,形成大庵宋种2号无性繁殖系后代。
植株高大,树高5米,树幅5.6×6.05米,树姿开张,干周1.82米,主干因客土不明显,接近地面有六大分枝,分枝密度中等,叶片上斜着生,叶形长椭圆,叶长7.8厘米,叶宽3.7厘米,叶尖圆尖或钝尖,叶面平滑,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质硬度中等,叶身平展或微卷,叶缘微波状,叶脉10对,有 24对细、浅、钝叶齿。育芽能力较强,春芽萌发期在清明前10天左右,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后几天,发芽密度较密,芽头壮,芽色浅绿,有少量茸毛。新梢长12 厘米,着叶3—4片,节间长3厘米。新梢每年生长2轮次,10月起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上中旬,花冠直径3.2×3.8厘米,花丝120 —160枚,柱头3分叉,多偏曲,子房光滑,果实多为2籽。抗逆性和适应性较强。
成茶条索紧结细直,色黑褐油润,香气高锐,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鲜爽,老枞山韵味浓且持久,回甘力强,耐泡。品质特优,是著名的单枞茶树之一。
(3)老仙翁
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中叶类,迟芽种。
系从乌岽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树龄老,成茶香气高,滋昧好,可与八仙单枞茶媲美而命名为老仙翁。生长在海拔高度1100米的乌岽山,树龄达400多年。老枞已经有小量扦插或嫁接繁殖,形成老仙翁无性繁殖系后代。其后代在乌岽高山地带栽培较多。
植株较高大,树高2.72 米,树幅3.10×3.45米,树姿开张,主干圆径1.04米。分枝密,最低分枝离地20厘米。叶片上斜状着生,叶形长椭圆,叶长8.5厘米,叶宽3.4厘米,叶面微隆,叶色深绿,叶尖渐尖,叶身稍内折,叶肉厚,叶质硬脆,叶缘波状,叶脉10对,叶齿较疏,齿形细、浅、利,平均24对。育芽能力中等,其后代育芽能力较强。春芽萌发期于4月初,春茶开采期在5月初。发芽密度中等,较整齐,芽色浅绿,无茸毛。新梢较短小,梢长4厘米,着叶3—4片,节间长0.7厘米。新梢每年生长3轮次。由于树龄老,生殖生长减弱,1996年春茶采制2斤,1997年春茶 1.5斤。成茶条索紧直纤细,色乌褐油润,香气清高,汤色金黄,滋味醇厚爽口,老枞特韵持久,耐泡。
(4)大白叶1号
有性繁殖植株。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
系从乌岽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生长在海拔约1150米的乌岽李仔坪村下厝厝后的茶輋上。据说已有400多年的树龄。老枞已有批量扦插繁殖,形成大白叶1号无性繁殖系后代。其后代主要分布于凤凰高山地带。
植株高大,树姿开张,树冠宛如一把伞。树高4.8米,树幅4.2×6.8米,主干圆径100厘米,离地30厘米处有三大分枝,分枝后5厘米处茎围分别为0.88米、0.6米和0.54米,分枝密度中等,叶片呈稍上斜着生,成叶长椭圆形,长10.6厘米,宽3.6厘米,叶面平滑,叶色绿,富光泽,先端圆尖,叶身微内折,叶质肥厚,叶缘微波状,有细、浅、钝叶齿29对,主脉明显,侧脉分明,有9对。育芽能力较强,发芽密,芽色绿,无茸毛。春芽梢长13 厘米,着叶5—6片,节间长2.8厘米,通常春分前萌芽,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前3天左右。年采摘2轮次。盛花期11月上旬,花冠直径3.6× 3.8厘米,萼5片,瓣6—7片,花丝乳白色,140枚左右,花粉鲜黄,柱头3分叉,子房光滑,结实率较低,抗逆性尚强,适应性较广。
单株产量高。1990年春茶产量14.8斤。1991年4月11日采制春茶15斤。1995年4月20日采制春茶13.5斤。1996年4月22日采制春茶10.5斤。1997年4月15日采制春茶10斤。
成茶条索紧直,淡青褐色较油润,汤色黄绿,滋味甘醇,老枞茶山韵味重,香气清高,耐泡。
(5)木仔(番石榴)叶1号
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
因叶形似果树木仔(番石榴)之叶而得名。调查树是其有性繁殖个体,经多年培育形成的老枞,生长在海拔约450米的凤光崎輋村西南,地名叫大石 的山腰茶园里,树龄近100年。1990年以后,在当地用无性繁殖法推广数千株,形成该株的无性繁殖系后代。
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树高3.2米,树幅2.8×3.2米,主干圆径40厘米,分枝密度中等,最低分枝离地18厘米,叶片上斜状着生。叶长10厘米,叶宽4.2厘米,叶形椭圆,叶尖钝尖,叶面隆起,叶色绿,叶身平展,叶质中等,叶缘微波状,叶脉8对,叶齿疏浅,齿数31对。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前,春茶采摘期在清明后10天左右。发芽密度中等,育芽能力强,幼嫩芽梢绿色,无茸毛。新梢长8厘米,着生2—4片叶,节间长1.8厘米。新梢每年生长3轮次。
单株产量较高,1996年春茶采3.7斤。同年8月锯短后嫁接上其他名优品种。
(6)海底捞针
又名水路种。无性繁殖系。小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
原有母树系从乌岽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该茶品质优异,在泡乌龙茶时,只要加入少许的该种茶叶,即能显现其特殊的香和味,因茶叶投叶量比例悬殊,故喻为海底捞针。又因茶树生长在水利坑沟的旁边,而得名“水路”。母树最高年株产春茶12斤多。该茶曾于汕头经济特区成立十周年庆典期间,被来汕头的中央众首长饮后大加称赞,是名单枞茶之一。该母树于1996年死亡,但死前已经有一定数量扦插繁殖,形成该老枞无性繁殖系后代,当地茶农将其扦插苗称为“海底捞针”或“水路种”。
调查树生长在海拔800多米的凤西深垭村西南山腰(地名叫垸仔)的茶园里。是村民林克惠于1993年取水路种的茶穗,嫁接到凤凰水仙品种的茶树砧木上,系通过嫁接换种形成的新植株。
树高1.35米,主干圆径28厘米,最低分枝高度14厘米,树姿直立,树幅1×0.95米,分枝密度中等,叶片上斜状着生。叶长12厘米,叶宽 5.2厘米,叶形长椭圆,叶尖渐尖,叶面隆起,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质硬度中等,叶缘波状,叶脉9对,叶齿深锐,齿数30对。春芽在春分前萌发,春茶采摘期在清明后6—7天,发芽密,芽叶肥壮,嫩芽绿色,无茸毛,新梢长11厘米,着生叶数4-6片。节间长2.5厘米。因嫁接时间短,营养生长旺盛,地上部枝粗叶大,近几年尚无花果。
单株年采摘3轮次,年株产1.8斤。
成茶条索硕大、壮直,灰褐色,香气清高细锐,汤色橙黄,滋味独特。
(7)棕蓑挟
又名通天香、黄栀香、一代天骄、主席茶。无性繁殖系。小乔木型,中叶类,中芽种。
原单株母树系从乌岽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是凤凰山名单枞茶树之一。传说100多年前,有一天,乌岽中心 村三姑娘采摘春茶时,期间骤降大雨,她使用棕蓑包挟茶筐,保护茶叶,回家后精工制作出色、香、味、形俱佳的单枞茶,博得人们的称赞,故将该茶取名“棕蓑挟”。1955年春,乌岽山楚地厝村村民文永权(书名文永集),精工采制后,特拣选2市斤,送给毛主席。不久,收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寄来的信,信的全文:“文永集同志,你送给毛主席自制的‘单枞名茶’两斤已由中国茶叶公司广东省公司转来了,谢谢你的盛意。因中央已有不收受群众礼物的规定,故希望以后不要再送礼了。此覆,并致敬礼。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故此,茶农们又把通天香称为主席茶、文革期间称为一代天骄。原母树于1964年衰老死亡,但老枞死亡前已经有少量压条和扦插繁殖,形成棕蓑挟老枞无性繁殖系后代,主要分布在乌岽高山茶区。其中第二代茶树有一株树龄100多年。80年代春茶采制 2.5斤左右。现调查的茶树系其后代之一,生长在乌岽下寮村村后山腰的茶园里,海拔1100米处,树龄约50年。
植株高2.7米,树姿直立,树幅 1.73×2.7米,主干圆径53厘米,分枝疏,最低分枝高度14厘米,叶片上斜着生。叶长7.5厘米,叶宽3.8厘米,叶形卵圆,叶尖圆尖,叶面微隆,叶色黄绿,有光泽,叶身内折,叶质硬度中等,叶缘微波状,叶主脉明显,侧脉8对,有33对细、浅、利的叶齿,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后,谷雨前是采摘期,育芽能力较弱,发芽较疏,芽色浅绿,无茸毛,春梢长3厘米,着生叶数3片,节间长1厘米。新梢年生长2轮次,10月起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上旬,该树只开花不结实。1996年无花也无果。
成茶条索紧直,鳝鱼色油润,韵味独特,黄栀香气高锐,持久,汤色金黄,滋味鲜爽,回甘力强,耐泡。
2、姜花香型
(1)姜母香
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
系从凤凰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成茶具有轻微的生姜味道并带有姜花的香气而得名。生长在海拔约1000米的凤北官头輋村东北地名叫墩仔的小山头上,树龄约100年。
植株高3.9米,树幅2.9×3.6米,树姿半开张,主干圆径77厘米,主干离地8厘米处分生4条骨干枝,分枝密度大,叶片上斜状着生。成叶长 11厘米,宽4厘米,叶尖渐尖,叶形长椭圆形,叶面微隆,叶色青绿,叶身平展,叶质硬脆,叶缘波状,叶齿28对,齿状粗、深、利,叶脉10对。春芽在春分前萌发,春茶采摘期在清明后7—8天。发芽密度中等,较整齐,芽叶生育能力较强,幼嫩芽梢浅绿色,无茸毛。新梢长8.5厘米,着生叶数3片,节间长2.5 厘米。新梢每年生长2轮次,10月起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下旬,花冠直径3.1×3.5厘米,花丝136枚,花量多,但结实率较低。
单株产量较高。全年株产茶叶3.5斤左右。1996年春茶采制3斤。
成茶条索紧结壮直,色泽乌褐油润,自然姜花香气尚清高,滋味甘醇爽口微甜,山韵味较明显,汤色橙黄清澈,耐冲泡。
(2)姜花香
又名姜母香、通天香。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中叶类,中芽种。
原种系从乌岽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其茶叶有突出的姜母花香味,冲泡时,香气冲天,满屋皆香而喻为通天香。相传母树植于明代,距今有400多年历史。
植株较高大,树姿较开张,树高3.86米,树幅4.26×3.76米,主干圆径1.1米,分枝密度中等,叶片上斜状着生。成叶长9.6厘米,宽 3.7厘米,叶形长椭圆,叶尖渐尖或钝尖,叶面微隆,叶色绿,有光泽,叶身平展,叶质硬度中等,叶缘波状,叶齿疏浅,齿数28对,叶脉6对。春芽萌芽期在春分前后,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前后。发芽密度较大,发芽较整齐,育芽能力中等,芽色浅绿,无茸毛。春梢肥壮,持嫩性较强,春梢长11厘米,着生叶数3—4 片,节间长2.4厘米。每年新梢生长3轮次,国庆节以后为新梢休止期。盛花11月15日—30日,花冠直径3×3.6厘米,花丝140—156 枚,花量少,结实率低,朔果大部分内含2粒茶籽。
成茶条索紧直,较纤细,浅黄褐色油润,汤色金黄明亮,姜花香气清高持久,味道鲜爽,滋味浓醇爽口,韵味独特,耐冲泡。是凤凰山名单枞茶树之一,多次评为广东省名茶。
3、茉莉香型
(1)茉莉香1号
无性繁殖系。灌木型,大叶类,中芽种。
因成茶冲泡时,溢出自然的茉莉花香味而得名。调查树是原有单株母树的无性繁殖个体,经多年培育形成的老枞。生长在海拨810米的凤凰山,树龄约150年。现老枞已经有小批量扦插繁殖,形成茉莉香1号无性繁殖系,其后代主要分布在字矛村庵角。
植株高3.4米,树幅3.2×2.5米,树姿半开张,从地面处分生8条骨干枝,分枝密度较疏,叶片上斜状着生。成叶长10厘米,宽4.6厘米,叶形椭圆,叶尖渐尖,叶面平滑,叶色绿,叶身稍内折,叶质肥厚,叶缘微波状,叶齿细、浅、利,齿数37对,叶脉10对。春梢萌芽期在春分后,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季节。发芽密度偏疏,芽色绿,有茸毛,发芽较整齐,新梢长4.8厘米,着生叶片3—4片,节间长1.2厘米。生年新梢生长3轮次。盛花期11月下旬,花量少,结实率低。
单株产量较高。常年春茶采摘3斤左右。
成茶条索紧卷,乌褐色较油润,汤色橙黄,茉莉花香味尚清高,滋味甘醇,山韵味较浓,耐冲泡。
(2)茉莉香2号
无性繁殖系。小乔木型,大叶类,迟芽种。
因成茶具有自然的茉莉花的香味而得名。植株高1.8米,树幅1.1×1.1米,树姿半开张,主干圆径25厘米,分枝密度中等,最低分枝离地19厘米,叶片上斜着生,叶长11厘米,叶宽4.7厘米,叶形长椭圆,叶尖渐尖,叶面微隆,叶色深绿,叶身稍内折,叶质柔软,地缘波状,叶齿粗、浅、利,齿数30对,叶脉9对。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后,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后7—8天。发芽密度中等,芽色浅绿,无茸毛。因嫁接成活时间短,营养生长相当旺盛,新梢特别粗长,新梢长26—30厘米,着生叶数6—8片,节间长4.5厘米。每年新梢生长4轮次。因树龄小,尚未开花结实。
成茶条索紧结硕大,黑褐色,香气清高细锐,具有自然的茉莉花香味,汤色橙黄明亮。
4、橙花香型
橙花香
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中叶类,中芽种。
系从乌岽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成茶冲泡时溢出自然的橙花香气而得名。生长在海拨约800米的凤西大坪村地名叫尖石尾的茶园里,树龄约150年。老丛已有少量无性繁殖后代,其后代在大坪村有种植。
植株较高大,树姿开张,树高3.75米,树幅4.4×4.5米,主干圆径94.5厘米,分枝密度大,最低分枝离地20厘米,叶片上斜状着生。成叶长9.5厘米,宽3.8厘米,叶形长椭圆,叶尖渐尖,叶面微隆,叶色绿,叶身内折,叶质中等,叶缘微波状,齿数34对,齿形浅钝,叶脉9对。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前,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前4—5天。发芽密度大,较整齐,育芽能力强,嫩芽梢短小,芽浅绿色,茸毛少。春梢长3厘米,着生3片叶,节间长0.8厘米。每年新梢生长2轮次。盛花期11月上旬,花量少,结实率低。
单株产量较高。近几年来,每年株产在4斤左右。1998年春茶采制2.8斤。
成茶条索紧直,乌褐油润,汤色橙黄明亮,橙色香气清高,滋味甘醇鲜爽,耐冲泡。
 
天然果蜜
1、仁香型
(1)杏仁香1号
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中叶类,中芽种。
原种系从乌岽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单株筛选而成。因其品质具有杏仁的香和味,从杀青、烘焙直至成茶冲泡各过程都强烈地表现出来而得名。
生长在海拨约1000米的乌岽山,树龄据说将近200年。老枞已经有一定数量扦插繁殖,形成杏仁香1号老枞无性繁殖系后代,其后代主要分布在海拨600米以上的凤凰茶区。
植株较高大,树姿开张,树高3.7米,树幅4.1×3.5米,主干圆径67厘米,分枝密度大,最低分枝离地面25厘米,叶片上斜状着生,成叶长 9.1厘米,叶宽3.5厘米,叶形长椭圆,叶尖钝尖,叶面微隆,叶色深绿,叶身内折,叶质中等,叶缘前半部呈微波状,叶齿粗、浅、钝,齿数24对,叶脉9 对。春芽萌发在春分后,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前后。发芽密度大,较整齐,育芽能力强,幼嫩芽梢肥壮,芽色浅绿,无茸毛。春梢长7—11厘米,着生叶数3—4 片,节间长1.8厘米。新梢年生长2轮次,9月底起为营养芽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中旬,花冠中等大,花丝126—164枚,花量中等,结实率低,朔果大部分内含茶籽2—3粒。
成茶条索紧结、壮直,浅黄褐色、油润,香气清高,汤色浅黄明亮,杏仁蜜韵味醇爽且持久,耐泡。
(2)桃仁香
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中叶类,迟芽种。
原种系从乌岽山凤凰水仙群体有桃仁的香味而得名。已有150多年的栽培历史。老枞1984年镇府有组织扦插繁殖,现已形成桃仁香老枞无性繁殖系后代。其后代凤凰高山茶区引种较多。
植株较高大,树姿开张,树高3.2米,树幅4.4×3.9米,近地面主干处分生三大分桠,分桠圆径分别为90、33和48厘米,分枝密度大,叶片上斜状着生,叶长8.5厘米,宽3.4厘米,叶形长椭圆,叶尖渐尖,叶面平滑,叶色绿,有光泽,叶身背卷,叶质中等,叶缘微波状,叶脉8对,叶齿细浅,齿数30对。春梢萌发期在春分后,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后5—9天。发芽密度大,较整齐,幼嫩芽梢较短小,芽叶生育能力较强,芽色绿,无茸毛。春梢长4厘米,着生叶数4片,叶节密。每年新梢生长2轮次。盛花期11月上旬,花量多,结实率高。
成茶条索紧细,乌褐色,香气尚清高,汤色浅黄,桃仁滋味较浓,韵味独特,耐泡。
(3)杏仁香2号
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中叶类,中芽种。
原产凤凰字矛山。系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成茶冲泡时具有杏仁的香味而得名。已有40多年的栽培历史。
植株高2米,树幅2×1.7米,树姿半开张,主干圆径30厘米,分枝疏,最低分枝高度15厘米,叶片上斜状着生。叶长9厘米,宽3.7厘米,叶长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平滑,叶色绿,叶质硬脆,叶缘微波状,叶齿细、浅、利,齿数34—35对,叶脉不明显9—10对。春梢萌发期在春分前,春茶采摘期在清明后7—8天。发芽密度稀疏,芽头肥壮,发芽较整齐,幼嫩芽梢绿色,无茸毛。春梢长12厘米,着生叶数4—5片,节间长2.8厘米。新梢每年生长3轮次,9月底起为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中旬,花量少,结实率低。1996年没有开花结实。
成茶条索紧直纤细,灰褐色,香气尚清高,杏仁香味明显,韵味独特。
2、肉桂香
无性繁殖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早芽种。
因成茶泡时,茶汤的滋味近似药材肉桂的味道而得名。老枞已经有一定数量扦插繁殖,其后代属无性繁殖系。调查树是原单株母树的无性繁殖个体。
植株直立,树姿半开张,主干圆径60厘米,最低分枝离地5厘米,分枝密度大,叶片上斜状着生。成叶长11.1厘米,宽3.3厘米,叶披针形,叶尖渐尖,叶面平滑,叶色绿,叶身背卷,叶质中等,叶缘波状,叶齿粗、浅、钝,齿数29双,叶脉分明,侧脉11对。春芽萌发期在惊蛰后,春茶采摘期在清明后3—5天。发芽密度中等,较整齐,幼嫩芽梢绿色,无茸毛。每年新梢生长3轮次,10月中旬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中旬,花量中等,结实率较低。
成茶条索紧直、细长,乌褐色,香气尚清高,滋味醇爽,具有肉桂的味道,耐冲泡。
3、杨梅香型
杨梅叶
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小叶类,中芽种。
系从乌岽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叶片较小,似杨梅叶而得名,生长在海拨约800米的凤西大庵村地名叫黄輋龙的茶园里,已有 250年的栽培历史。系大庵村四大名枞茶树之一,老枞已经有批量扦插繁殖,形成杨梅叶无性繁殖后代。其后代在凤凰茶区已有引种和嫁接。
植株高 2.68米,树姿半开张,树幅2.44×1.70米,主干圆径100厘米,分枝密度稀疏,最低分枝离地20厘米,叶片上斜状着生。叶长6.8厘米,叶宽2.5厘米,叶形长椭圆,叶尖渐尖,叶面平滑,叶色浅绿,有光泽,叶身稍内折,叶质中等,叶缘波状,叶齿细密,齿数28对,叶脉8对。春芽萌芽期在春分前后,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季节。发芽稀疏,幼嫩芽梢短小,发芽较整齐,育芽能力差,芽色黄绿,无茸毛。春梢长3厘米,着叶4—5片,节间长0.9厘米。因管理差,树势弱,苔藓地衣寄生多,加上白蚁为害,年新梢生长1轮次,近几年没有开花结实。
单株产量低。1975年采制春茶4.5斤。1976年春茶5.6斤。1980年春茶2.6斤。1997年降至采制春茶0.5斤。是加强保护的古茶树之一。
成茶条索紧结沉重,鳝鱼色,油润,汤色金黄,香气高锐,杨梅滋味浓且鲜爽,韵味独特,耐泡,叶底橙黄明亮。
4、薯味香型
汤色金黄清澈,滋味鲜爽、醇厚、持久,耐冲泡。
该茶树因潮州市乃兴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辟往天池的公路之需要,于2000年3月24日砍伐。
5、蜜兰香型
(1)蜜兰香
无性繁殖系。灌木型,大叶类,中芽种。
原母树系从凤凰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成茶的蜜味特别浓而且带有兰花香味,故名。老枞先前已经有大批量扦插繁殖,形成蜜兰香老枞无性繁殖后代。原单株母树于1978年枯死,当时的树龄200多年。调查树是1965年扦插繁殖的无性繁殖个体,现生长在海拨800米凤凰山。栽培面积逐年增加。
植株高3.05米,树幅3.75×2.9米,树姿开张,从地面分生7条骨干枝,分枝密度大,叶片稍上斜着生。成叶长12厘米,宽4.7厘米,叶形长椭圆,叶尖渐尖,叶面微隆,叶色绿,有光泽,叶身内折,叶质肥厚柔软,叶缘波状,叶齿细、浅、利,齿数27对,叶脉11对。春芽萌发在春分后,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季节。发芽密度中等,幼嫩芽叶肥壮,芽叶生育能力强,芽色绿,茸毛少。新梢长11厘米,着生叶数5—6片,节间长2厘米。每年新梢生长4轮次,小雪后为新梢休止期。开花期11月底,花量少,结实率低。抗逆性和扦插繁殖力较强。
单株产量较高,全年株产约7斤。
成茶条索硕大,乌褐色较油润,汤色橙黄,香气高锐,蜜韵味浓,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力较强,耐冲泡。
(2)白叶单枞
无性繁殖系。灌木型,大叶类,特早芽种。
原母体系饶平县坪溪镇岭头村和潮安县铁铺镇铺埔茶场先后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分离选育而成。约有40年的栽培历史。该种由于特早芽,年采摘轮次多,易制作,经各地不断地大批量扦插繁殖,成为白叶单枞品种。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各茶区,为乌龙茶区主要当家品种之一,广东省推广种植面积约20万亩。原种1988年12月被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优良品种。现已推广到福建、湖南等地。
植株中等大,树姿半开张,树高1.47米,树幅1.12×1.07米,叶长11.8厘米,宽4.9厘米,叶形长椭圆,叶尖钝尖或渐尖,叶面微隆,叶色绿,叶身内折,叶质柔软,叶缘波状,叶齿粗、浅、利,齿数26对,叶脉8对。春芽萌发期在惊蛰前5—7天,春茶采摘期在春分前后。发芽密度较大,幼嫩芽叶肥壮,发芽较整齐,芽叶生育能力较强,芽色黄绿,无茸毛。春梢长14—24厘米,着生叶数6—8片,节约间长 3厘米。每年新梢生长5轮次,10月中旬起为新梢休止期。12—1月为开花期,花冠直径3.5×4厘米,花萼5片,花瓣6片,花丝166枚,柱头3或4分叉,花量较多,结实率低。抗寒抗旱能力中等,适应性较广。扦插繁殖发根力强,成活率高。
产量高,一般定植三年后亩产300斤左右,五年后亩产600斤左右。
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分析,春茶一芽二叶鲜叶含茶多酚29.47%,氨基酸2.13%,儿茶素总量116.22毫克/克,水浸出物45.54%。
成茶条索紧直硕大,灰褐色,香气清高,滋味清醇,带有蜜兰香味,汤色金黄,耐泡。
该种是一个速生、丰产、易制作的品种,其缺点是幼苗移栽时比较娇,如果管理不当,成活率较差。在种植时,宜以浅沟栽植,分次培土,提高施肥水平,以促进幼树生长发育。
6、苦味型
(1)苦种单枞
有性繁殖植株。小乔型,大叶类,中芽种。
原种系乌岽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因成茶味苦而得名。生长在海拨1150米的乌岽山,树龄约400年。
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树高5.12米,树幅4.58×4.68米,主干圆径1.32米,在主干离地5厘米处分生六分桠,分枝密度中等,叶片上斜状着生。叶长13厘米,叶宽5.5厘米,叶长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微隆,叶色深绿,叶身平展,叶质硬脆,叶缘波状,叶齿细、浅、利40对,背面主脉特别突出,侧脉9对。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后,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前后,发芽密度中等,芽叶肥壮,育芽能力较强,芽色浅绿,无茸毛。春梢长12.6厘米,着生叶数4 —5片,节间长3厘米。新梢每年生长2轮次,10月起为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中旬,花冠直径3×3.5厘米,花丝平均119枚,花量多,结实率高,朔果多数内含茶籽3粒。
单株产量高。年株产茶叶10—13斤。春茶株产正常年份近10斤,1997年4月29日采制春茶5.5斤,推迟采摘及大减产的原因是没有及时摘除挂在树上结果累累的茶籽。
成茶条索紧卷硕大,黑褐色,汤色黄绿,稍有香气,滋味苦中带甘,回甘力强。
(2)苦种茶
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中叶类,迟芽种。
原种系乌岽山凤凰水仙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因成茶冲泡后有苦味而得名。生长在海拨1200米的乌岽中心 村后山上,树龄200多年。因为苦茶药用价值高所以被保留。
植株高大,树姿开张,树高3.5米,树幅4.1×4.5米,主干圆径1.01米,分枝密度大,最低分枝离地30厘米,叶片上斜状着生。生势旺盛,枝繁叶茂。叶长9.3厘米,叶宽3.2厘米,叶形长椭圆,叶尖骤尖,叶面平滑,叶色深绿,叶身平展,叶质中等,叶缘波状,叶齿细、浅、钝,齿数30对,叶脉9对。春芽萌发期在清明前几天,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后10多天,发芽密度大,较整齐,育芽能力强,芽色浅绿,无茸毛。持嫩性较好。春梢平均长4.2厘米,着生叶数3—4片,节间长1.1厘米。每年新梢生长3轮次。盛花期11月中旬,花萼五角星形,花瓣6—7片,花冠直径4×3.6厘米,花丝乳白色160—210枚,花药黄色,花量较多,结实率中等,朔果内多含茶籽2—3粒。
单株产量高,是乌岽山上苦种茶产量最高的一株茶树。1990年采制春茶8斤,1996年5月14日采制春茶9斤,加上夏秋茶4斤,全年株产13斤。近几年来,苦茶价格与乌岽山春茶总茶价格持平。
成茶条索紧卷,较油润,汤色桔黄,味道苦中带甘,山韵味浓。
(3)苦种
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中叶类,中芽种。
原种系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生长在海拨约343米的下埔水路仔村地名叫胶石示格的山坡茶园里,树龄120多年。
植株高3.8米,树姿较开张,树幅4×3.8米,主干圆径76厘米,分枝密度中等,最低分枝高度32厘米,叶片着生平展。叶长9.6厘米,宽 3.3厘米,叶长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平滑,叶色绿,富有光泽,叶质硬脆,叶缘微波状,叶齿细浅,齿数23—28对,平均26对,叶脉7对。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前,春茶采摘期在清明后4—5天。发芽密度中等,幼嫩芽叶肥壮,育芽能力较强,芽色绿,无茸毛。春梢长12厘米,着生叶数3—5片,节间长3厘米。每年新梢生长3轮次,11月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2月上中旬,花冠直径3.5×4.1厘米,花丝150—170枚,结实率中等,朔果多数内含茶籽2—3粒。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
单株产量较高,全年株产苦茶5斤左右。1996年春茶采制2.6斤。
成茶条索卷曲,黑褐色,香气低沉,汤色桔红,滋味先苦后甘。
(4)香番薯1号
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大叶类,迟芽种。
溢出一种独特的香气,恰似番薯刚熟时冒出的香蜜气味而得名。生长在海拨1150米的乌岽山,树龄600多年。老枞已经有一定数量的无性繁殖后代。主要分布在乌岽、凤西各村。
植株高大,树姿开张,树高4.39米,树幅6.3×6.3米,近地面主干处分生8大分桠,最大分桠圆径52厘米,分枝密度中等,叶片上斜状着生。成叶长10.4厘米,宽4厘米,叶形长椭圆,叶尖渐尖,叶面隆起,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身较平,叶质硬脆,叶缘微波状,叶齿细、浅、利,齿数28对,叶脉 12对。春芽萌芽期在清明前后,春茶采摘期在立夏前后,是乌岽山的收山茶之一。发芽密度大,幼嫩芽叶肥壮,芽叶生育能力强,发芽较整齐,芽色浅绿,无茸毛。春梢长10厘米,着生叶数4—5片,节间长3厘米。每年新梢生长2轮次,9月底起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1月5—20日,花冠直径3× 3.5厘米,花丝104—138枚,结实率较低,朔果大部分内含茶籽2—3粒。
单株产量高。全年株产茶叶17斤多。1996年5月9日采制春茶13.8斤,1997年春茶16斤。
成茶条索紧结,灰褐色油润,薯香清高持久,汤色橙黄清澈,滋味浓厚甘醇,老枞山韵蜜味较浓,回甘力强,是名单枞茶树之一。
(5)香番薯2号
无性繁殖系。小乔木型,大叶类,迟芽种。
原种母树生长在乌岽狮头脚村,为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成茶冲泡时滋味似香番薯而得名。调查树生长在海拨约1100米的乌岽李仔坪村下厝岭脚的地方。
植株高3米,树幅2.1×1.8米,树姿半开张,主干圆径15厘米,分枝密度中等,最低分枝高度25厘米,叶片上斜或平展着生。成叶长椭圆形。叶长10.9厘米,宽4.4厘米,叶尖圆尖,叶面微隆,叶色深绿,叶身内折,叶质厚脆,叶缘波状,叶脉8对,叶齿细、浅、钝,齿数25对。通常春芽萌发期在清明前后,立夏前后为春茶采摘期,属于凤凰山的收山茶之一。发芽密度中等,芽叶肥壮,育牙能力较强,芽色浅绿,无茸毛。春梢长12—16厘米,着生叶数4 —6片,节间长2.8厘米。每年新梢生长3轮次,在乌岽山表现较高产。因树龄较小,尚无开花结实。
单株产量高。1996年采制春茶2.1斤。成茶条索粗大、油润、黑褐色,香气尚高,汤色金黄清澈,味道既似香番薯又似香大米。
5、咖啡香型
火辣茶
有性繁殖植株。乔木型,中叶类,中芽种。
原种系从乌岽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成茶冲泡时,有近似咖啡的火辣香味而得名。生长在海拨1150米的乌岽桂竹湖村西北的茶园里,树龄约300年,老枞已有少量扦插繁殖,乌岽高山茶区有引种。
植株高大,树姿直立,树高5.05米,树幅3.45×3.55米,主干明显,干周1.18米,分枝较疏,最低分枝地离87厘米,叶片上斜状着生。叶长7.8厘米,叶宽3.4厘米,叶倒卵圆形,叶尖钝尖且下垂,叶面平滑或微隆,叶色绿,叶身平展,叶质柔软,叶缘波状,叶齿细、浅、利,齿数25对,主脉明显,侧脉9对。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前后,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前后。发芽密度中等,较整齐,幼嫩芽梢肥壮,芽叶生育能力较强,芽色浅绿,无茸毛。春梢长 11.8厘米,着生叶数4—5片,节间长2厘米。每年新梢生长2轮次,10月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1月10日前后,花冠直径3×3.6厘米,花丝124枚,花量少,结实率极低。
单株产量较高,全年株产4斤多。1996年采制春茶2.8斤,1997年4月22日采制春茶3.5斤。
成茶条索紧卷沉重,灰褐色,香气高锐,具有独特的香、密、韵。
该茶先后荣获第二、三届“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特等奖;2000年获国际名茶金奖,并多次获得广东名茶称号。
1.支持关于“枞”的一般是从字体上的形象联想到应该是“枞”。
应该是“枞”.
用“从”和“苁”属于简化误用:简化字把很多的“cong2”都写做“从”,后来,随着简化字的不提,也就回到了过去的“枞”。
枞是指树木植株,单枞是一个品种,也是一个植株,代表着向上生长的单株茶叶个体。
丛是指聚集在一起,泛指花木草叶都可以聚集一起生长,如果跟单个植株合起来使用,变成“单丛”,就没有什么道理了。
苁蓉是中药的特指,长在一起的草本,茶叶是木本,显然不能用它。
在繁体中文里看“从、丛、苁、枞”应该是“从、丛、苁、枞”好像更象形一些。
2.支持关于“丛”的一般是从字义上的根据来定义为“丛”。
枞与丛的字义确有很大区别。
枞cong(枞,阳平)说文解字:松叶柏身,从木从声。 辞海:一义为木名;二义为耸峙,翘然;三义为姓氏;
丛cong(丛,上声)说文解字:聚也从取声; 辞海:一义为聚集,也指聚集而生的树木:二义为细碎,三义为姓氏。
而在茶书茶论中,枞与丛常混用。如华夏出版社《中国茶事大典》,就用枞,凤凰单枞,武夷名枞;而在武夷山,著名茶文化专家林冶则用名丛,武夷茶业学会会长赵大炎也用名丛。
又:在武夷山方言(建州八音)中,丛,读如丛,为量词,与棵通用,一丛稻,一丛茶,一丛树,大丛则称“蓬”,这样看来,枞确是错,准确的应为丛。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将枞作丛,并写进茶事辞典,其错自何时起,实不可考。但我想大约是望生义,把枞与丛的读音混同了。枞读如匆,而我们却错读为丛了。
设想如果我们准确地将单枞名枞读成单匆名匆,那不笑掉了牙。如果勉强要有一个与丛通用的,或许是繁体“欉”。我也看到过有人简化成丛加上一个木字旁,或许这是枞的又一种误源吧?
3、统一名称——单丛 政府发文规范之前.最初见之于文章应是曾楚楠老师最先提出"枞"与"丛"字义的不同.后陈香白老师在《农业考古》也发文详述.
附录: 关于规范岭头单丛统一名称的函
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岭头单丛茶的统一名称,消除不正确使用“岭头单丛”名称现象,进一步提升中国岭头单丛茶的知名度,特将岭头单丛名称函告各有关单位。“岭头单丛”名称于1981年10月被广东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岭头单丛”,于2002年4月2日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家级茶树良种(审定编号:国审茶2002002),一律以“丛”字为准。
特此函告。
首届中国岭头单丛茶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 2004年8月,潮州市政府又下文通知,所有单丛茶包装、宣传、营销一律采用“丛”字,其它以“单枞”字为错别字,不能使用和销售。
潮安县凤凰镇是广东省乌龙茶主产区之一。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据二十五史《宋史.纪》载:南宋景炎二年(1278),宋帝昺南逃到潮州。民间盛传宋帝路经凤凰乌岽山,口渴难忍,侍从们从山上采下一种叶尖似鹪嘴的树叶加以烹制,饮后既止渴又生津,故传后人广为栽种,并称此树为“宋种”或叫鹪嘴茶。起初人们将成熟的茶果取回,种植于房前屋后,以后逐渐种到山上,种植方式没有一定的株行距,都是满天星单株种植,亩植几十株,或与林木混种。茶园不加管理,不施肥、不喷药、不修剪,任其自然生长,茶树高度普遍在三、四米以上,有的高达七、八米,采茶时需登高凳或爬到树上采摘。在乌岽山至今仍可看到此种采摘方式,还存在不施肥、不喷药、不修剪,任茶树自然生长的习惯。现存的老丛茶树也是无规则满天星分布。
潮州凤凰山的产茶历史,据古代书记载:
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戴璟主修的《广东通志》(初稿)载:“茶……潮之出桑浦者佳。”
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7)潮州知府郭春震主修的《潮州府志》,在田赋志中载:饶平县(凤凰镇1958年11月以前录属饶平县管辖)每年须贡“叶茶一百五十斤三两,芽茶一百八斤三两。”可见当时种茶已有相当规模,并已属明朝贡茶品目之一。
清朝顺十八年(1661)潮州知府吴颖主修的《潮州府志》,在物产考中记述:“郭曰(指郭子章,明朝万历十年[1582]任潮州知府,著《潮中杂记》)……为茶,潮俗不甚贵茶,佳者多不至,今凤山茶佳,亦云待诏山茶,可以清膈消暑,亦名黄茶。”
清朝康熙二十年(1683)潮州知府林杭学主修的《潮州府志》载:“为茶,潮地茶佳者罕至,今凤山茶佳,亦云待诏山茶,亦名黄茶。”
 
茶区气候
凤凰茶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素有“冬春不严寒,夏暑无酷热”之称。具有山高日照短,云雾雨量多,冬寒来得早,春冷去也迟,盛夏无酷暑的天气特点。全年气候干湿分明,干季,由10月到翌年1月,各月雨量均少于100毫米,空气湿度小,晴天多,日照充足;雨季,由2月到9月,各月雨量均大于150毫米,雨量多,春雾重,湿度大,雨量占全年91.25%,全年平均干燥度为0.52。[4]
据潮州市气象局于1979年—1986年对凤凰镇海拔460米高度的实测资料统计,历年平均气温为19.3℃,比平原偏低0.9℃;最高气温35. 6℃,最低气温零下2.4℃;霜期极少,平均年约3—5次,每次2—4天;偶有冰冻。
1960年 “大寒”前后和1999年“冬至”后(12月23日—26日)出现历史罕见冰冻,极端最低气温零下5℃,乌岽山上海拔1325米处,面积为76亩的天然大湖泊——天池,池面结冰,池沿冰厚尺余,人可行走,没有冰冻过。历年平均积温为7061.6℃,比平原偏少705.6℃。历年平均雨量为2161.1毫米,比平原偏多 382.8毫米。
最大降雨年份是1983年2812.9毫米,最小年份是1977年雨量仅1369.7毫米,1969年曾出现日最大降雨量398毫米的纪录。历年平均日照1402.9小时,比平原偏少524.3小时。历年平均各月的自然气候如下表:
凤凰山天池
凤凰镇各月主要气象要素;单位:℃ 毫米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平均气温 11.3 12.4 15.4 19.3 22.2 24.6 26.2 25.9 24.3 21.3 17.0 12.1 12.1
雨 量 34.8 161.8 180.8 200.7 269.9 335.8 323.8 271.5 247.7 61.1 60.7 12.6 12.6
干燥指数1.28 0.29 0.41 0.46 0.41 0.35 0.40 0.47 0.47 1.73 1.34 3.95 3.95
注:干燥指数分级≤0.49(很湿),0.50—0.99(湿润),1.00—1.49(半湿润),1.50—1.99(半干旱),2.00—3.99(干旱),≥4.00(很干旱)。
凤凰茶区地貌复杂,海拔高低悬殊,由于受地形和空气湿绝热上升递减率(0.6℃/100M)的影响,造成区间气候差异大。如海拔高至1497.8米的凤髻山与低至360多米的福南洋,两地温差6—8℃。
盛产名茶著称的乌岽山,更有“山高高,雾蒙蒙,天无三日晴,地无百步坪”之称,昼夜温差8—10度,茶农终年都要盖棉被。尤其是春季,云雾多,日照短,每座山头,云雾缭绕,时阴时晴,微域天气变化异常,当地有“十里不同天”之谚。
如阳春三月采摘春茶期间,经常出现“大坪(海拔约800米)好晒茶(鲜叶),乌岽(海拔约 1000米以上)天不 晴”之谣。乌岽茶区每年2—4月(春茶期)阴天日数占76%,少云至多云天气占24%,其余各期阴天日数,均比平原偏多3—5天。
2—4月平均日照仅有158.3小时,占全期可照时数的14.6%,其余各月日照均比平原偏少50—60小时。多年的气象观测结果表明乌岽山优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自然气候,非常适合茶树喜温、好湿、耐阴的生物学特性,是构成“高山浓雾产名茶”的条件之一。
同一凤凰茶区,由于立体气候明显,致使茶树年采摘轮次及茶叶品质也不同。如高海拔的乌岽山,茶树年采摘2—3轮(衰弱老树只采一轮茶),春茶产量约占全年产量80%左右,但在蒙雾弥漫湿度大的气候条件下,蓝光、紫光偏多,赋予茶树生理以氮代谢为主,叶质柔软,芽叶氨基酸含量高,采制后的茶叶产品,内含生化成分酚氨比小,茶质极佳。
同一品种,茶叶的价格相当于低山茶叶价格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低山茶园,茶树年采摘5—6轮茶,但由于气温高,光照强,直射光、紫外线光偏多,使茶树生理以碳代谢为主,叶质纤维多,芽叶茶多酚含量高,采制后的茶叶产品,内含生化成分酚氨比大,除春茶外,大部分带涩味,品质较差。
 
茶区地壤
凤凰镇四面高山环抱,峰峦重叠,河谷幽深,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分别为粤东之最的凤鸟髻山(海拔1497.8米)、盛产名茶的乌岽山 (海拔1391米)、畲族发祥地的大质山(古称待诏山、百花山、海拔1143.9米)、鸡神山(海拔1181米)、鸡公髻(海拔1409米)、笔架山(海拔1135米)、万峰山(海拔1316米)、狮子头岽(海拔 1161.4米)。
全镇山地面积223630亩,其中宜林面积206000亩;耕地面积仅有13336亩,是“九山一地”的典型山区。凤凰山上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植被覆盖率80%以上。植被类型众多,据植物资源调查,共拥有191个科,分隶786个属,总共1357种植物。
其中:蕨类植物27个科,46个属,64个种;裸子植物7个科,9个属,10个种;被子植物157个科,731个属,1283个种。被子植物中,又分为双子叶植物131个科,583个属,1075个种;单子叶植物26个科148个属,208个种。现代被子植物的科,据世界现知544个科中,凤凰山就有157个科,占28.86%。
茶树是凤凰山最主要的经济林。植茶土壤按80年代初潮州市土壤普查初步分析,自高海拔至低海拔,可分为黄壤、红壤、赤红壤和水稻土四大类,自然土壤母质主要是花岗岩风化而成。
黄壤:面积约5.5万亩,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顶部地带,以草甸土为主。黄壤地区一般冬季多霜,相对温度较大,土层深厚,结构较好,PH植4.5—5.5。植被以针叶、阔叶混交的灌木林为主,以及草地。乌岽山之所以成为名优茶产区,也是跟黄土壤有关的。
红壤:面积约10.27万亩,分布在海拔400—800米之间的山地,土层厚度多在50厘米以上,土质较粘,PH植5.5左右,缺磷,土壤分化程度较深。植被以针叶、阔叶混交林为主,是林、茶主要产地。
赤红壤:面积约4.36万亩,大体分布在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坡地,土层较厚,土质多壤土,富含有机质,砾石较多,PH植5—6之间。植被以桦林、阔叶、针叶混交林为主,也是茶、果主要产地。
水稻土:面积约1.11万亩,分布在山坡梯田、坑塱及河谷盆地。水热条件较好,土壤熟化程度较深,自然肥力较高,PH植5.5—6.5之间。是田茶产地。
凤凰茶区由于受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和茶树品种等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凤凰茶,尤其是单枞茶的独特风格,其他地方,引种凤凰水仙或凤凰单枞茶树,其茶叶品质,亦无法与原产地的凤凰茶叶相比拟,这也是凤凰镇发展茶叶生产得天独厚之处。
如今的凤凰茶区,山清水秀林茂茶香。凤凰单枞茶1986年被定为国家乌龙茶商品基地,列为省“七五”规划出口体系第147号项目。益品道凤凰名茶1991年就已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1993年凤凰镇参加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办的亚太地区生态农业展览会,获得国际专家学者的好评。进入二十一世纪,凤凰镇完全有可能创造条件,建成有机茶生产基地。
(品系)称呼法:
茶树用种子繁殖的,称有性繁殖;用枝条等营养体繁殖的,称无性繁殖。凡采用有性繁殖法进行选育与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有性繁殖植株、品系、品种;凡以扦插、压条、嫁接等无性繁殖法进行单株选种与繁殖后代的,均称为无性繁殖品系、品种。茶树名称均按原产地的命名称呼。
产地称呼法:
所载海拔高度指调查茶树所处的海拔高度。地名与行政区名称等,均保留当时原称呼。
 3评论
 
吃喝玩乐在潮汕03-05 15:32
7

潮州,这是毫无疑问的。


另外,枞字是错别字,准确的写法是丛,单丛茶。

单丛茶属于乌龙茶的一种,潮州凤凰单丛尤为出名,近几年,潮州饶平岭头单丛以其价格优势,快速发展,慢慢打出市场。

图为:凤凰单丛,凤凰单丛叶小、颜色较深。


单丛茶采用烘焙方法制作,香气高锐浓郁,肠胃不好的人不能多喝。

图为:岭头单丛,中叶雪片。

 

提示:请认准毛尖官网,快速购买>>

小谢手机和微信:18738660300(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送野生毛尖试吃装

请致电:1873-8660-300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