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 > 茶叶百科 >

桐柏茶叶缘何香飘海外

桐柏茶叶缘何香飘海外

 

青芽不语自香浓,万炙千搓绽白茸。采茶姑娘玉手盈盈,片片嫩芽撷入筐中;手工制茶比赛现场,选手们目光专注、双手翻飞,或抖、或捺、或甩、或压,将传统制茶工艺演绎得风生水起,引来现场观众一阵阵喝彩。一捧捧绿翠油润的茶叶,出锅变身享誉中原的“桐柏玉叶”。

4月24日,“桐柏玉叶”手工制茶比赛举行。在比赛现场,桐柏县茶叶局局长仵峰告诉记者,“桐柏玉叶”是闻名省内外的绿茶品牌。其外形扁平光滑,芽毫隐藏,色泽翠绿油润,汤色杏绿清澈,滋味鲜爽醇厚,香高持久,叶底嫩绿明亮,深受消费者青睐。桐柏玉叶茶制作工艺精细,从鲜叶采摘到成品茶出售历经6—7道工序,历时5—6个小时,是由多种不同的手势动作配合完成的。炒制手势主要有抓、抖、搭、捺、推、拓、扣、甩、磨、压等动作,被称为“十大手法”,炒茶时则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状况,不断变换手法,灵活操作,并与锅温有机配合,从而炒制出色、香、味、形俱佳的“桐柏玉叶”茶。

千年茶乡春意闹,茶香氤氲自醉人。谷雨时节,春茶正香。在千里淮河源头,一年一度的茶事活动,展开了桐柏茶叶发展新的一轴画卷。不仅有手工制茶大赛,还有万人品茶、茶叶出口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

“借问陆君何处去,品茗只向太白峰(即桐柏山主峰)”。茶圣陆羽在《茶经》上对古义阳郡(今桐柏县)茶的品质给予高度评价。而今,桐柏茶产业发展新的春天已经来临!

“去年全年,我们这个小公司出口茶叶创汇达346万余美元,带动全镇200余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今年前三个月,我公司就出口红茶172万美元,实现了创汇‘开门红’!”桐柏县丹峰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沛自豪地告诉记者。

据统计,桐柏茶叶2017年出口创汇3142万美元,今年第一季度,像丹峰山茶叶开发公司一样,该县多家茶企各展神通,合力出口茶叶400余万元。此外,代理出口茶叶在这里也成为一种新时尚。

目前该县已有80多个村、20000余农户从事茶叶生产,全县优质茶园达11万亩,其中开采面积6万余亩,年产干茶1860余吨,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而且开始香飘海外,茶产业的“蛋糕”越做越大。

一个小小的山区县,从种茶自用到为市场种茶,从昔日提篮小卖到如今走出国门,从凭经验种茶到科学化管理,从粗放管理到有机种植,茶产业的“蛋糕”越做越大。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促使桐柏茶业华丽转身、美丽蝶变?

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作为一种“副业”,桐柏茶业存在已有4000多年历史;作为一种产业,桐柏茶业之兴起,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进入桐柏山区,随便问上几位老人,他们都能给你讲上一段茶叶的故事;到农户家中随便走走,你会真切感受到桐柏人对茶叶的感情;到山中随便走走,你会感受到“无论丘陵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的茶园风光。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论茶,成为桐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产元素、快乐元素。 近几年来,桐柏的决策者们在发展实践中不断深化对茶产业的认识,认为在茶业发展上,桐柏人一些思想观念、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走出计划经济、小农经济的影子,原来粗放型的茶产业发展方式还有很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出四个“不适应”:一是茶产业的发展与打造成具有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的程度与把茶产业发展成为特色支柱产业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茶产业体制机制创新与加快茶产业向大而强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四是茶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品种创新与社会不断拓展、延伸的功能性消费需求不相适应。桐柏人意识到,只有加快转变茶产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茶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才能更好更快地提升茶产业的竞争力、贡献率,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户增收、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找准了症结,关键是要在“做”字上下功夫。桐柏通过四项措施,着力实现茶产业发展方式的“四个转变”:

一是从偏重茶产业生产向消费、生产并重转变。桐柏县委书记莫中厚说,在市场经济时代和消费服务、消费方式不断丰富多样化的今天,一方面,茶叶传统性消费习惯正在走向分解,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现代的、多元化的茶业消费趋势;另一方面,茶功能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拓展和延伸,茶叶已不是主要用来解渴,功能性消费正在成为一种时尚,茶文化消费、茶休闲消费正成为消费热点。针对国内茶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桐柏县着力在茶叶产品精包装、茶文化研究、茶社创办、茶园观光、农家乐茶庄建立等方面发力,把茶业消费作为着力点和关键环节来抓,改变了过去那种重生产轻消费的茶业发展观,不断生产出更多能满足不同群众需求的个性化及多样化并存的茶业产品。从桐柏走出去的茶商田玉峰,依托利用该县程湾镇地处豫鄂交界大山深处、盛产优质山野茶、风景秀美的优势,在发展野茶园旅游上做文章,在山中的黑明寺旁建成了占地1000多平米的桐柏山野茶博物馆。在这里,游客可以享受到亲手采茶的情趣,观看茶叶的制作过程,品尝到用山泉泡出的桐柏山野茶,欣赏到精彩的茶艺表演,着实十分惬意。山野茶博物馆建立以来,程湾镇的茶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该镇旅游的人数也成倍增长。

二是从偏重分户松散种植的小生产向以市场和效益为导向的紧密型大发展转变。最近几年来,桐柏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茶业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倾力解决千家万户进市场的问题。在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全县茶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0余家,茶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40多个。该县吴城镇王湾茶叶合作社于2008年9月注册成立,带动茶叶种植农户400余户,发展茶叶种植面积3500亩,年产干茶10万公斤。2009年11月,该合作社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全省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像王湾茶叶合作社一样,通过“公司加茶农”、“企业加茶农”、“合作社加茶农”、“市场加茶农”等有效形式,桐柏把分散的茶农与茶业大市场有机连接起来,按市场的要求带动茶农生产,昔日分散经营的小农、小户,组合成了专业生产联合体,形成了大规模的茶叶生产基地,从而大大加快了桐柏茶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进程。

三是从偏重单一产品向多样化、品牌化产品转变。桐柏茶农感受到,在当今需求多元化、消费现代化的时代,茶业的多形态、多品类已是必然。为此,他们适应形势的发展,围绕“多”、“变”、“新”、“奇”、“特”5字做文章,促进桐柏茶业大发展。过去,桐柏茶农只会生产绿茶,如今,桐柏红茶、桐柏茯砖茶异军突起,成为茶农增收的新亮点。同时,茶叶消费以散茶为主的消费方式正在转变,包装茶、品牌茶正快速发展;与茶叶销售相关的产品如茶具、器具、包装等正成为热点;围绕养生、保健、治病和喝茶、吃茶、用茶等,茶产品的创新进一步加快;茶馆业的兴起不仅对拉动茶叶消费、扩大市场显示出积极的意义,而且对转播茶文化、提升茶消费水平同样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茶叶景区旅游、茶文化交流以及各种以茶为主题的文化节等,也已成为茶业发展的新亮点。可以说,如今的茶叶早已走出了单纯农作物的范畴,已经形成一个横贯一、二、三产业的庞大产业链。转变茶产业发展方式,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开发、生产出社会和大众需要的多样化、品牌化的茶业产品,既要形成名茶、名乡、名牌完整的品牌系列,还要有特色茶、礼品茶等差异性需求,而且还要注重拉长、延伸茶产业链,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消费者、引导消费者,才能扩大茶业消费,推动茶产业大发展。

四是从偏重仅仅靠政府投入到财政和社会投入并重转变。要把茶产业培育、发展、壮大成区域特色支柱产业,政府投入当然义不容辞,但受发展水平、各级财力的制约,发展慢、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会不同程度并长期存在。与此同时,茶业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消费需求,社会力量参与茶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也在迅速增强。转变茶产业发展方式,必须顺应形势,采取积极措施,在继续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制定落实有关优惠激励措施,合理引导社会力量、社会资金,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参与茶产业发展,改善和优化茶业的投入机制、发展机制,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市场化、社会化。

质量优势发展为竞争优势

桐柏山美,桐柏水甜,桐柏茶香。凡是到过桐柏的客人,无不对桐柏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而山美、水甜正是出产好茶的必备条件。桐柏县地处豫鄂交界,南阳盆地东缘,桐柏山腹地,淮河之源,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相对湿度70%—80%,年有效积温4800℃,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227天,年均日照时数2027小时,日照百分率46%,是茶树生长的适宜区。境内自然面积1915平方公里,地貌特点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大部分为浅山丘陵区,土质疏松肥沃,PH值4.5—6.5,集中连片宜茶山地面积达60万亩以上。据有关专家介绍,桐柏茶区因属高纬度茶区,雨热同季,光热水资源丰富,有着生产优质茶叶的独特自然优势,茶树芽肥叶嫩,芳香物质、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适中,所产茶叶叶色翠绿,叶底嫩绿肥软,香气持久,营养丰富,最具天然有机名茶品质。

为了确保生产出优质茶叶,近年来,桐柏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推动境内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桐柏县干部群众普遍认识到,“生态”越来越成为一个地方提升竞争力的稀缺资源,要转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思想,不能滥砍滥伐、竭泽而渔,不能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增强生态意识,切实把生态保护作为前提,加强环境污染防治,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持南北过渡带生物多样性,着力创造“原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桐柏的发展创造条件、留足“本钱”。围绕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桐柏县着力构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四大生态体系,突出抓好产业的生态化,即把生态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具体工作中,他们按照“减量”、“再生”、“循环”的原则,尽量减少产业建设对生态的破坏。工业上,走清洁工业之路,对境内碱硝化工、金银矿产、农副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和机械制造、非金属开发两个后续产业,着力进行生态化改造,尽量避免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减少工业“三废”排放,构建生态工业体系。农业上,走绿色发展之路,以茶叶、中药材、畜禽养殖为重点,以无公害、绿色、有机为方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旅游农业,加强林木保护和减少水土流失;在农村大力普及推广使用沼气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坚持占补平衡,规定开垦新土地或采伐林木必须新造相应数量的幼林。在旅游业发展上,走生态开发之路,减少对山体的破坏,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相处,建成中原最佳人居胜地和最受欢迎的旅游养生目的地。在城镇建设上,围绕“生态宜居”目标,科学规划开发新城区、改造老城区,积极创建生态乡(镇)和生态文明新村。一系列得力的措施,使桐柏县的生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植物资源保持在1500种以上,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全县森林覆盖率52%,主要产茶区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40000个以上,先后荣获淮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有机茶乡等称号。

其实,桐柏的有机茶是该县发展茶产业的最大亮点。“桐柏山的野茶是真正的有机茶,是最好喝、最有营养、最为原生态、最有发展前景的茶!”清明前夕,来自北京的一名客商在品尝桐柏‘禺峰’牌有机茶之后,禁不住用四个‘最’字啧啧称赞。在桐柏,“禺峰”牌有机茶最高价卖到了5000元一斤。

那么,什么是有机茶?它有什么值得消费者特别青睐的地方?

据桐柏县茶叶专家介绍,所谓“有机茶”,是指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方法生产出鲜叶原料,在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不受任何化学物品污染,并经有机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产品和再加工制品。有机茶的生产要求极高,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为它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其中对茶园的土壤、水质、空气以及茶叶的采摘、加工,茶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等各方面都提出了十分具体的无害化要求。首先,茶园必须远离城市,海拔较高,周边环境绿化条件良好,不受外来污染源的污染,空气和水源必须经过颁证机构的严格检测。第二,茶园里杜绝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化学合成物,不允许用塑料覆盖物;在茶园附近要限制焚烧稻草、秸杆等有机物,保持茶园空气清新。第三,有机茶在加工和包装过程中,不能与非有机食品混放,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有机茶的清洁性。第四,建立全程跟踪质量体系。有机茶颁证时明确茶园面积与鲜叶产量,从鲜叶采摘到成品出厂都建立一整套的档案,随便一包有机茶都有自己的家谱。有机茶的生产资格把关也十分严格,生产许可证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第二年必须重新评审颁证。“由于有机茶顺应了国际上有机食品的发展潮流,满足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要求,自70年代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目前已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目前,全县共有14家企业获得茶产业有机认证证书23张,有机茶园认证面积达2万余亩,其中程湾黑明寺万亩野生有机茶园成为全国最大的野山茶认证基地。正是因为有机茶无污染的自然纯净特点,与当今人们日益增强的健康保健意识相适应,是真正的保健饮品,所以它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桐柏县茶叶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过去,由于对有机茶的认识不足,桐柏的野茶资源空留深山,茶区农民“守着宝山讨饭吃”。近年来,该县成立了桐柏山野茶开发有限公司等茶产业龙头企业,并引进福建等地客商,对野茶资源实施保护性开发,桐柏有机茶生产步入了稳步发展的“快车道”。桐柏县委、县政府立足于创建“国家级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县”,在大力扶持有机茶生产公司的同时,把有机茶标准化工作列入政府重要工作议程,着手制定有机茶的地方性标准(规程),质监、工商等职能部门各自严把质量关。在有机茶宣传上,坚持科普先行,化繁为简,通俗易懂,力争家喻户晓。政府还出台了优惠政策,从服务、资金和政治待遇等方面鼓励有机茶生产,按照茶树良种化、产品有机化、耕采机械化、加工清洁循环化的标准,对新建茶园实施山、水、园、林、路统一规划;结合农业旅游、生态建设等要求,积极开发茶园的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功能,促进有机茶基地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全世界有机茶市场尚处于成长期,呈供不应求的状态。有机茶产能有限,主要是红茶,其次是绿茶,还有少量乌龙茶。有机茶主要销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国,有机茶市场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桐柏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发展龙头企业为先导,加快基地膨胀、有机茶认证、品牌培育等产业体系建设,努力推进有机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让桐柏成为辐射全国的高品质有机绿(红)茶生产、销售集散地。”莫中厚谈起有机茶产业发展信心满怀。靠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桐柏县的茶叶以其优良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喜爱。1986年至今,创制出“淮源牌”系列省级名茶5个。1988年,“桐柏毛尖”进入国家名茶样品柜。1989年“太白银毫”被审定为部优、省优产品,并列入全国《名茶志》。1997年5月8日在第四届河南省名优茶鉴评会上,“太白银毫”、“河南毛尖”分获二等奖,“桐柏玉叶”、“淮源剑毫”为河南省新名茶。1999年“淮源剑毫”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铜奖。2001年,“桐柏玉叶”在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名牌产品。2002年,在河南省蚕茶学会举办的河南省十大名茶评选活动中,“桐柏玉叶”、“清淮绿梭”被评为河南省十大名茶,“淮源牌”商标被评为河南省十大茶叶品牌。2005年6月桐柏县编制的《桐柏玉叶茶》、《无公害桐柏玉叶茶》技术标准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为省级地方标准。2007年,淮源牌“桐柏玉叶”被省名牌推进委员会、农业厅评为河南省名牌农产品,淮源牌商标被省工商局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2010年2月,1万亩桐柏山野茶获得有机茶认证,成为全国最大的野茶认证基地。在2012年5月全省名优茶评审会上,桐柏县送审的“桐柏玉叶”、“清淮绿梭”两大绿茶品牌均荣获金奖,“桐柏红”被认定为省级新名茶,“淮源”牌“桐柏玉叶”、“桐柏红”被授予河南省最具潜力的茶叶品牌奖;2012年7月,“桐柏红”荣获“杰出贡献公益品牌”称号;2012年9月,“桐柏红”被评为河南红茶“四大名枞”;2014年“桐柏红”获得香港国际茶展红茶组冠军和“最佳香气奖”;在2017年,全省名优茶评审会上,桐柏县以“8金14银”优异成绩稳居全省参赛县(市、区)之首。“桐柏山上产好茶”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

从产区种茶到全域发展

春回大地,淮源茶香。走访桐柏县城乡,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茶园,耳边萦绕的是干部群众推动茶产业发展的谈话,处处可以感受到茶农兴办茶园的信心和决心。过去,桐柏只在主产茶叶的山区乡村种茶,而今,茶叶种植已覆盖到该县所有乡镇。对全县宜茶山、水、园、林、路统一规划,加快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力度,大力发展“桐柏玉叶”和“桐柏红”优质茶区。过去,桐柏只产绿茶。而今,桐柏县茶业新添“桐柏黑茶”茯砖茶,开启了“红、绿、黑”模式。该县已建成了一条占地3000多平方米、年产茯砖茶600吨的茯砖茶生产线,可带动周边500多户茶农增收致富,同时进一步辐射带动全县茶农增收,促使茶业亩产效益大幅提升。由于该茶是利用夏秋茶资源经过复杂的工艺研制而来,因此,茯砖茶的出现改变了过去茶农只采春茶不采夏秋茶的传统,实现了茶叶原料利用最大化,以此增加茶农的收入。程湾镇栗子园村茶农余立朝说:“我家种了15亩茶园,按正常年份,一亩能采摘春茶鲜叶百十来斤,刨去人工费和管理费,一亩收入5000元左右,年收入不低于7万元,现在有了砖茶,夏秋茶采摘回收后,一年又能为我家新增加6万元左右的收入。”桐柏茯砖茶的面世,填补了南阳市茶业史上没有黑茶的空白。

随着《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茶产业发展实施精准扶贫的若干意见》、《桐柏县实施茶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文件相继出台,桐柏的茶产业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坦途。县里根据需要适时召开茶产业发展会议,现场观摩先进乡镇茶园,推进产业发展。他们把茶园发展纳入全县目标管理考评体系,对茶产业进行专项资金扶持,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茶产业发展。2017年,该县依据已出台的茶产业扶持政策,对新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茶园进行了验收,对符合奖励政策的种茶大户(公司、合作社)及贫困户,落实了补助资金488万元。高标准管理,提升茶叶品质。实行茶叶标准化生产,制定了有机绿茶、红茶地方性标准,按照茶树良种化、产品有机化、耕采机械化、加工清洁循环化等标准生产有机茶,并全面普及全自动炒茶机,提高卫生标准,实现品质上档升级。健全完善茶叶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开展茶叶采摘、生产加工等各类免费技术培训活动,每年举办一届茶叶品鉴定级大赛;引导茶农加入各级各类茶业专业合作社,实现技术、人才、市场三统一。重点突破,打造“桐柏红”品牌。该县着力打造“桐柏红”有机红茶高端产品形象,由县茶叶协会注册和管理“桐柏红”商标,聘请知名策划公司对“桐柏红”茶进行形象设计,充分发挥茶叶行业协会组织指导、监管、服务作用,对现有茶商、茶企业实行规范监管。强力宣传推介“桐柏红”,聘请外地知名厂商茶商、专家学者开展营销培训,打造茶叶营销队伍;积极组团参加各类大型节会,借势中国农交会、中国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南阳月季节等平台推介“桐柏红”;在福建等茶产业发达地区举办桐柏茶产业项目推介会。加大“桐柏红”茶科技研发力度,选派考察组和技术人员考察外地红茶产业,培训红茶生产技术人员,学习红茶生产技术。引进先进红茶生产技术设备,聘请福州红茶顶级制茶师开展技术指导,形成研发、生产齐头并进的良好势头。积极实施品牌认证奖励。目前,“桐柏红”茶主产地的1万亩桐柏山野茶获得有机茶认证,成为全国最大的山野茶有机认证基地。拉长产业链条,壮大茶产业。大力开展以茶招商活动,积极引进茶祖印象(湖南)茶业有限公司及省内郑州、漯河、南阳等地的公司,在桐柏建设茶文化旅游小镇。茶旅小镇总体规划占地约3500亩,其中核心建设面积约1800亩。项目以建设桐柏红茶全产业链、打造中原红茶第一品牌为目标,建设内容分7个功能区布局:茶叶种植示范基地、茶叶加工厂、茶叶展示研发中心、茶文化主题公园、茶文化主题酒店、茶叶交易市场、配套设施建设区。该县注重发展规模化茶园和茶业加工营销基地,并在国内一线大中城市设立“桐柏红”、“桐柏玉叶”茶叶形象店、专营店和高端商务茶馆50余家。注重研发涉茶类产品,支持龙头企业抓好精深加工,着力研发以桐柏红茶为主的茶饮料、茶膳、茶点等系列产品,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同时把万亩山野茶生态游、茶叶采摘游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淮源景区同规划、同建设、同推介,加快发展茶叶生态游。大力发展桐柏茶文化,把具有浓郁乡村气息的桐柏山歌、桐柏皮影表演活动和品茶活动结合起来,丰富茶文化内涵。目前,桐柏县已被列入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茶叶优势产区。

全景茶乡、全域茶乡、全员参与、全民共享、全面发展,这些发展理念推动桐柏茶产业从小到大、从有到优、从优到精,“茶乡桐柏”更美好的春天已经到来!


提示:请认准毛尖官网,快速购买>>

小谢手机和微信:18738660300(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送野生毛尖试吃装

请致电:1873-8660-300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