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通常都会有苦涩味,“不能化”就是指苦涩后不会甘甜,苦涩长时间停留在口腔。好的茶苦涩能化,并回甘回甜,越好的茶化的越快,回得越快,它那种“苦”是苦凉的、打开的。像老班章茶,一喝下去很苦,苦到喉咙,但苦一瞬间消失,马上回甘回甜,而且甘甜长时间停留在口腔,令人感觉舒服、愉悦。
喝茶应该使人解渴、生津的,品茶应该使人舒服、愉悦。但这都需要茶喝下去后,停下来去感觉。有些茶会使人越喝越口干,又苦又涩,甚至有胸闷、心烦、不舒服的感觉。为何有些普洱茶苦涩不能化?
摘茶的鲜叶品尝时会发现有施化肥,喷洒农药,打除草剂的,苦涩不能化,有胸闷、心烦的感觉;没有的,苦涩能化。再细品,发现前者的苦是死的苦、实的苦,后者是凉的苦、开的苦。两者的苦是不一样,前者不能化,令人不舒服;后者能化,令人舒服。前者的苦是来自化肥、农药;后者的苦是来自茶的本身。喝这两种茶时,入口时两者区别不大,特别不是专业人士很难分得开,但停下来,留口的感觉很多人都能分辨出来。
茶为什么喝起来会有苦涩感 你了解过吗
中国作为茶叶原产地大国,一年出产的茶叶种类成千上百万种,普洱茶、龙井茶、乌龙茶、滇红茶、碧螺春、黄山毛峰等等,各种茶叶喝起来口感不一,功效不同,随着个人口感的喜好,大家也各自有偏爱和中意的茶叶。然而,不管是那种茶,初品时总会有苦涩感,后斟才逐渐有回味,因此大多数人虽然喜爱饮茶,但仍旧无法回避茶叶中的苦涩所带来的不适感。
那么,茶作为一种传承了上百年的中华饮品,为什么会有苦涩感呢?原来,茶叶里能引起收敛感并产生涩味的成分,主要是茶多酚类。茶多酚类亦称“茶单宁”,是一类存在于茶树中的多元酚的混合物,可以分为儿茶素(黄烷醇类)、黄酮、黄酮醇类;花青素、花白素类;酚酸及所酚酸类,统称为类黄酮物质。
同时,喝茶时使人感觉得收敛的涩感是单宁等多酚类物质与唾液蛋白和糖蛋白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涩味不是由于作用于味蕾而产生的,而是由于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刺激触觉神经末梢所产生的。
在喝茶的时候,苦涩一般是不分家的,有苦便有涩,只是看哪个更明显一些。一般情况下咖啡碱是造成茶叶苦味的主要原因,茶汤中的生物碱与大量的儿茶素类物质形成氢键缔合物,在儿茶素类和咖啡碱相对含量都较为高的茶叶中,茶汤滋味浓醇鲜爽。
除了茶叶本身含有的物质致其含有苦涩口感外,不正确的加工与放置方式也是导致其散发浓厚苦涩味道的原因。
涩味是茶叶中所含的多酚类化合物所造成,咖啡碱和多酚类化合物在茶叶制造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化学变化能使茶味甘醇爽口,因此,发酵过程适当与否,是茶叶品质差异的最大变数。
茶青放置过多或过久,幼嫩茶青会因搅拌不当而发生不良发酵或者不正常发酵;另外,茶叶色泽红变带苦涩,茶叶变青味及苦涩味的产生,关键在于日光萎凋及静置搅拌,所以,不论是在日光萎凋或室内静置阶段,在搅拌时需特别注意,必须要根据茶青的老嫩、日光的强弱、温度的高低以及风速的大小来做适当的搅拌动作,所谓“看青做茶”,就是这个道理,因时因地而制宜,是制造部分发酵茶的重要原则。
中国有句俗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茶虽然苦涩,但其对健康蕴含的价值却是无限的,每一位爱茶人,接受茶叶的口感并真切的珍惜每一杯茶水所带来的奇妙滋味,想必也是生活的真谛之一。
苦涩味重的普洱茶就不是好茶吗
选茶时候苦涩变化很重要,优质的茶品的共同特点是苦能化涩能退。引发苦味的原因是茶种含有的儿茶素黄酮类,多酚类物质,苦能化指的是茶汤入口后感受到苦味,吞咽后苦味要能够很快消失并转化为甘甜,如果茶汤吞咽后苦味停留很长时间不消退并引发身体的不适感的就要多注意了,例如吃黄连或苦味化学物质。苦茶最出名的老曼峨苦味也只能化的。
引发涩味的原因是茶叶中含有的茶碱,酯型儿茶素等,因产地差异,各地的茶涩味差别也会很大,涩味在口腔中分为粗糙的和细腻的,优质的茶汤入口后涩味细腻不会引发舌苔变厚,反之茶汤入口粗糙舌苔变厚并长久不化,口腔和喉咙干燥无回甘生津的也要多注意。
综上所述,茶可以有苦涩味,苦涩味的轻重程度和茶质没有必然关系,苦涩化的时间以及苦涩在口中的感觉和茶质有必然联系。茶基本作用是饮品,品饮时身体舒适的才是品质好的茶。苦涩长留,喝了口干舌燥,喉咙紧锁,胃痛身体发寒的茶就要多注意了。品质好的茶新茶也应该是好喝的,没有新茶时候很难喝并引发身体不适的摆放几年后会好转的说法。好茶越存越好喝,品质不好的再摆放也不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