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来源
“普洱”一次源于当地哈尼族语,“普”为寨,“洱”为水湾,普洱即水湾寨的意思。中国茶类虽多,不过只有普洱茶的茶名以一隅之地而名闻天下。这经历了千百年的孕育而形成的普洱茶,即浓缩了云南茶发展的历史。
普洱茶历来定义不明,2008年12月1日,新的普洱茶国家标准开始实施,这个标准认定:“普洱茶必须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
世界茶树之根在云南
世界上茶科植物共23属380种,分布在我国的有260多种,绝对部分遍布云南;据中国科学院“780工程”调查,在云南仅仅腾冲一个县境内,就发现有山茶科植物8个属70多个种。
在云南尤其是在三江地带中澜沧江两岸的古茶山中,发现很多高龄的古茶树和古茶树群落。这些古茶树大致可分为3种主要类型,一是野生型,另一种是栽培型,还有一种是介于野生型和栽培型之间的过渡型。茶树经过原始人的驯化逐渐由乔木变为灌木,由灌木变为小灌木,叶由大变小,叶色由浅变身,发芽由早变迟,新梢增长加快,知道演变为现在的栽培型茶林。
目前,云南全省已有120个县种茶,共分为五个茶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5°以南的滇西和滇南茶区。大概的茶区可分为五个:滇西茶区、滇南茶区、滇中茶区、滇东北茶区、滇西北茶区。
普洱茶发展
明代是云南茶叶的大发展时期,当时流通全省,销量最大的当数普茶。发展至明朝末年,首次对普洱茶地域做了权威界定。凡是云南境内乔木茶树的茶青制造的茶品,一律称为普洱茶。
清朝时期,普洱茶不仅受到海内外人们的喜爱,更成为宫廷喜爱的贡茶。普洱茶初制主要是由茶农完成,首先将春茶中最好的鲜叶加工成芽茶、蕊茶、宫廷团茶作贡后,才将其他相对粗老的鲜叶初加工为毛茶运出产区,至思茅、普洱等加工地,再加工为成品后方进行集散贸易,而仅供的茶采制精细、包装完善,多为普洱生茶。
到了清朝光绪末年,茶捐锅中,茶家受损,茶商亦无利益,普洱茶的产量突然回转直下,随后每年普洱茶产量便越来越少。
直到民国期间状况才有所改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普洱茶运销西藏、四川等边销市场。1973年,昆明茶厂试制大叶种普洱茶成功,并在全省各地扩大生产,逐渐打入了国际市场。
江南江北古茶山
澜沧江绵亘云南全境,江南江北不同的地域和气候特色形成了不同的茶叶生态环境,有道是高山云雾出好茶,随着历史的发展,江北的六大茶山应运而生,而江南的制茶家族也开始蠢蠢欲动,生产出格局特色的名茶。
据传,皇帝制定六茶山中的倚邦茶山曼松茶叶为贡茶。曼松茶叶质厚味美,用沸水冲泡后,茶叶直立而不沉,其味甘香可口,饮后神志清醒。此茶一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因盗匪蜂拥起而停止上贡。
六大茶山山名据传系孔明在六大茶山遗器而得名。《旧云南通志》记载:“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䥈于莽芝(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撒,因以名其山。”
1957年,西双版纳政府专门组织人员对相关的茶山进行普查,根据六大茶山的范围、面积、产量、最后确定六大茶山为易武、倚邦、攸乐、曼撒、蛮砖和革登。由于江外之地人们习惯称之为江南,所以江外茶山通常称为江南茶山,如南糯、勐宋、勐海、景迈、南峤和巴达茶山,故而也称之为“江南六大茶山”。
普洱茶工艺
普洱茶自古一种用晒青生茶制法,后来采用自然发酵过程醇厚而成。直至20世纪70年代才发明了人工渥堆发酵法,而此工艺在相当长时期内都作为国家机密概不外传。因而,普洱茶的工艺一种有种挥之不去的神秘感。
生普的传统工艺
买过普洱茶的人都知道,普洱茶分为生普和熟普两种,这种分发也是从加工工艺上来区分的。按照传统工艺加工制成的普洱茶为生普,也就是成品中所成为的“青饼”。它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直接蒸压而成,多为团、饼、砖、沱等,以便储存和运输。
熟普的现代工艺
传统普洱茶是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过手工揉捻蒸压做型,成型后严格来说属于绿茶。之后在长时间人背马驮运输途中和贮藏期间产生自然发酵,其条索外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橙黄或褐红,滋味醇厚回甘,带有独特的陈香。
现代普洱茶是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泼水渥堆风干酵化的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人工发酵茶,茶形、样式、名称与传统普洱茶相同,人工后发酵普洱茶始于20世纪70年代。
渥堆是现代普洱茶人工后发酵加工工艺新技术,是普洱茶的色香味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
选购普洱茶的诀窍
品茶,是相当个人化的休闲乐事之一。正如做菜因人而异,饮茶也因为个人不同的口感、情绪而发生着变化。尤其在饮普洱茶之外,还有收藏的乐趣。
分辨生茶与熟茶
一般来说,去购买普洱茶,店家会告诉你哪些是生茶,哪些是熟茶、而若不了解茶性的话,可能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款茶。生茶与熟茶的不同可以从三大方面区别。
1.香气
普洱熟茶因为经过渥堆,会产生一股“熟味”,我们称之为“普香”。一般10年以内陈期的干仓熟茶,茶表面有熟茶味。陈期10-20年左右的茶,从茶汤中感觉出一股“梅子香”,接着变成“枣香”或“参香”,最后变成“沉香”。
因此普香、梅子香、枣香、参香、沉香等都是最直观而有效地分辨生茶和熟茶的方法
2.汤色
一般而言,干仓的普洱生茶茶汤是里红色,接近重火乌龙茶汤色。熟茶的汤色是暗栗色,甚至接近黑色。所以现代的茶种分类汇总,将普洱茶列为黑茶类是和普洱熟茶的汤色有关的。
3.叶底
干仓的普洱生茶叶底呈现栗色至深栗色,叶条质地饱满柔软,充满新鲜感。熟茶的叶底多半呈现栗色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
普洱茶的贮藏方法
很多品饮普洱茶的茶客们都选用陶缸,因为陶缸透气性较好且防异味窜入,并且内中的温度稳定,湿度适中,很方便贮存。在此建议选择陶罐储藏,如果茶量比较多可以用陶瓮。
新茶买回家中后不宜马上密封,要略透气。如果新茶存有较重的仓味,可将其置于空气中,待仓味散尽后再储存。
如有幸买到陈年老茶或古董级老茶,这种普洱茶已属于有气制茶,收藏时不必再通风醒茶,放在包装盒中即可。也有人为保护古董级老茶的茶气,将其用食用塑料薄膜包裹起来储存。
对于即将饮用的挤压差,可先将其外包纸去除,整片剥开,拆散,置于陶罐中以除仓味,这种做法被称为“回润”或“醒茶”,时间视具体茶品而定,从一周到两个月不等。醒好的茶还要用纸包好,置于陶罐中,一遍随时取饮。
老字号经典名茶
1735年即雍正十三年,清政府在思茅设思茅厅,将攸乐同知移往思茅,改为思茅同知,思茅又成为普洱与景迈、芒景茶山和西双版纳各茶山之间的中转站,因“普茶”远销而繁荣起来。九年之后,云南布政司拨出千余两白银给思茅厅专门采办贡茶。
随后多年,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外地商旅纷纷落户西双版纳,建立同乡会馆和茶号,以及专营茶叶的茶庄。同兴号、可以兴、福元昌、鸿泰昌、同昌号、宋聘号等各家茶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史料记载:“年有千余藏族商人到此,印度商旅驮运茶者络绎于途。每年销售茶叶达5000多担。”
茶行的兴隆又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钱庄、绸店、当铺、药房、米店以及各类作坊、曲艺、唐班,街市繁荣,经济发达。而所制的普洱茶品只能给也丰富多样,如有毛尖茶、芽茶、女儿茶之类。曾辉煌一时的老字号都有哪些名茶留存于世,并一窥普洱鼎盛之时云南的市井风物。
华夏大地的茶习俗
藏族的酥油茶
相传唐代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茶叶,经过多次反复调制,逐渐形成今天的酥油茶。西藏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省份,气候寒冷干燥,藏民多以放牧为生,蔬菜瓜果很少,常年以奶肉为主食。因茶能解腻,自古代政府明令将四川、云南的茶运销西藏时起,茶就作为日常饮品。
运到藏区的茶多为仆人、金尖等紧压茶。若是有远客来访,藏族同胞会选有银制的茶杯放茶,最华丽的茶杯是用翡翠制成的,这种福利而又昂贵的茶杯,常被藏民当做传家之宝。酥油茶为多种材料混合而成的茶汤,因而滋味多样,外人恐怕喝不习惯,但藏民确实一日不可缺,只有饮酥油茶才能抵抗严酷寒凉的天气。
西双版纳的竹筒香茶
西双版纳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到处竹海林立,由于饮茶因地制宜的特点,这里的民族同胞饮用别具风味的竹筒香茶。冲泡的茶叶富含竹子的清香,因竹筒香茶的原料细嫩,不同于一般的云南大叶种茶,因而又命名为“姑娘茶”。
竹筒香茶可以自制自饮,每年春季采摘细嫩的春茶,经铁锅杀青、揉捻等简单处理后,将嫩叶装入嫩甜的竹筒内,这种甜竹筒通常刚生长一年。储存一周后,刨开泡茶即可,这样制成的竹筒香茶既有茶叶的醇厚茶香,又有浓郁的甜竹清香。
当地傣族和拉祜族男性在田间劳动间隙,或入原始森林打猎时,常常带上制好的竹筒香茶。在劳作间隙,可以砍上一节甜竹,上部削尖,灌入泉水在火上烧开,然后放入竹筒香茶再烧5分钟,待竹筒稍变凉后慢慢品鉴,既能解渴,又能解乏。
苗族和侗族的打油茶
苗族和侗族每当喜庆节日,或亲朋贵宾登门时,当地有以打油茶款待客人的习俗。打油茶的形式和用料都多种多样,随季节而变化,根据个人口味而定。作料也是多种多样,茶叶和米花为主料,鱼、肉、芝麻、花生、葱、姜等都是常用配料。
若用油茶来待客,还需配茶。以油茶做底,在此基础上放入各种菜肴或视频。根据加入作料的不同,茶名也各异,有鱼子油茶、糯米油茶、米花油茶、艾叶粑油茶等。
奉油茶的理解是主人双手奉上,而客人也需要双手芥茶,并欠身含笑点头致谢。当地习俗为饮茶不少于三碗,成为“三碗不见外”。与其他饮茶不同,油茶更像菜,五味俱全,茶只作为作料之一。
本书从普洱茶的历史讲起,详细介绍了普洱茶的生产地、生长环境和气候、制作工艺、购买诀窍、冲泡要点和国内各种饮茶的习俗。同时还重点介绍了十余种经典名茶和三十多种养生普洱茶,供读者在日常生活中挑选合适茶种泡出适合自己的普洱茶。书中的配图精美,讲解细致,极具鉴赏价值与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