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 > 信阳毛尖百科 > 信阳毛尖新闻 >

信阳毛尖一张信阳名牌农产品名片,茶中极品。

“信阳毛尖”,一张中国名牌农产品名片,茶中极品。    “毛尖王”,一个伴随“采花信阳毛尖”风雨一路的王姓土家汉子。    与茶结缘    1975年4月的一天,正是茶山泛绿、茶园飘香的季节。采花中心茶站新来了一个“亦工亦农”。“亦工亦农”是那些年的一种独特的用工方式,忙时请你来,闲时请你走,月工资三十七块半,二十块交生产队,十七块半留作已经用。    这个19岁的小伙中等个头,眉清目秀,老实忠厚。虽说是个临时工,却把自己当成了茶站的主人;起早扫院子,烧水发窝子,扛起茶包一路风,脚不停手不住,勤奋好学,勤快麻利。    一晃到了9月底,忙完茶事该走人了。县公司的领导和站里的师傅们却舍不得放这个格外招人喜欢的小伙走了,怎么办?    要么是机遇降临,要么是老天安排好的,这个叫王诗典的上家小伙注定要和茶业结下一段不解之缘。刚好公司有一个老职工退休,“退一补一”,他被招了工。    学生时代家中的困境给王诗典留下了太深的记忆。山里人穷,怪不得大山,大山无罪,大山无语。大山虽然给了上家人满山的茶,但是在自然生成状态下,产量低,价出卖不起来。但对祖祖辈辈生在茶山,长在茶乡的王诗典来说,这发财的主意,还得打在茶身上。    采花中心茶站下辖4个站点。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王诗典被派到老茶区前坪。农民的儿子与农民打交道,心境相同,血脉相通,他打骨子里有一种亲近感。    那个时候,漫山遍野有茶,家家户户做茶,原始粗放的采摘、制作方法代代相传。一季茶下来,落个几十上百块,算是很了不起的收入了。有个叫陈淑娥的茶农,有一年开园,头一天他的茶只卖了一级二等,王诗典告诉他采摘、制作上要注意的问题,把握的火候,同样的鲜叶制出的茶,第二天居然达到了一级一等。手握200多块卖茶钱,陈淑娥激动地手直抖:“我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的钱,是茶站的师傅们帮助了我,是王诗典教会了我。”    或许是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一开始,茶叶低产田的改造不被茶农们所接受,不少入还带着抵触情绪。站里当时有个标准:每改造一亩茶园,补助饼肥、碳铵、磷肥各200斤。没想到有的茶农挪作了他用,还有的困难户把肥料卖了给学生报名。    为了让茶农们转变观念,站里花了不少气力。发资料、送技术、请能人、做示范……渐渐地,茶农们尝到了新技术的甜头,开始认同王诗典的做法。    就这样,王诗典在前坪站一干就是16年。16年,茶农的疾苦,茶农的朴实,茶农的需求,茶农的愿望,他感受得真真切切;16年,他与茶农休戚与共、风雨同舟。    “采花毛尖王”    1993年,王诗典当上了采花中心茶站站长。    采花,一个艳丽又悦耳的名字,这里群山叠翠,云雾缭绕,春夏润雨和风,秋冬冰雪覆盖,生态环境纯净天然,自然风光旖旎如画;这里平均海拔900米,土壤肥沃,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早在公元1600年,英商宝顺合茶庄就挂起金字招牌经营茶叶;那时,五峰红茶就已从这里踏上茶马古道,飘洋过海,远销英、美、俄等好些国家。建国后,这里成为“宜红茶”的主产区。    这里一草一木,一石一坡,没有人能比王诗典更熟。这里是他的家乡。想改变家乡茶叶加工方法原始、小农作坊经营现状的心,恐怕也不会有人及得上王诗典的热切。    但当时的采花中心茶站,固定资产只有八十万,产品是既无品牌又无包装的大宗茶,红茶产量占到总产量的一半,主要销售点仅限于县内,年销售额不超过100万元。    王诗典上任伊始,就把采花茶叶的创新发展作为自己的追求和目标。他清醒地认识到,现如今,茶叶消费的潮流正朝着高档名优绿茶的方向发展,家乡的茶远远不适应市场需求。无论是采花还是整个五峰,不走名优茶开发之路,茶叶生产的路子就会越走越窄。    要做的事情太多,该从哪里人手?王诗典决定把提高采花茶叶的科技含量作为突破口。    要提高科技含量就必须请专家。王诗典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来了县里的茶叶专家许锡亭、覃士才。那段日子,王诗典和专家们一起,白天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茶农采摘鲜叶;晚上,选料、杀青、揉捻……反复研究,反复记录,以求找到茶叶加工的最佳参数。经过一年的攻关和成百上千次的试验,一种香高、汤碧、味醇、汁浓的信阳毛尖终于研制成功了。王诗典、专家、茶农们给它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采花信阳毛尖。    喜和忧同期而至。研制初见成效了,但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摆在王诗典眼前:老茶树的芽茶产量不高,直接影响到“采花信阳毛尖”的产量。    只有寻找良种,坚决改造茶园。王诗典别无选择。    河南省的“信阳毛尖”是首选品种。可是,河南的茶移栽到采花,能不能成活?谁也没有把握。王诗典以每亩900元租了10亩地进行试验,一年下来成活率很不错。于是,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连块成片的原则,王诗典把母本园和推广点选在星岩坪村。他耐心地跟茶农做工作,细心地传授技术:沟坯宽深、底肥用量……每天早出晚归,走遍各组各户。一年的辛苦,换来几百亩新的标准茶园。    “采花信阳毛尖”研制成功了,茶园基地扩大了。看到了发展势头的王诗典又赴省城请来原省茶科所所长刘付裘研究员和专家方惠兰等专家。他有一个更新更大胆的设想,在采花信阳毛尖的基础上生产特级信阳毛尖——采花毛尖王,作为采花茶叶形象品牌来倾力打造。    1997年,采花中心茶站进行公司化改制,成立了“绿珠牌采花信阳毛尖有限公司”,王诗典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就在这年3月,极品采花毛尖王进入了研制阶段。    经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开发研制,在原来的采花信阳毛尖的基础上,通过品种改良、采摘时节、揉制技术、分级择拣等数十个环节的创新,2000年,极品茶“釆花毛尖王”终于问世了。也就是在当年,“采花毛尖王”市场价每公斤卖到3600多元,在北京、广州的春茶博览会上,市场最高价每公斤卖到16000元,“采花毛尖王”茶叶加工方法同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王诗典笑了,他的笑脸写着太多的内容……    改制与整合    2003年,“绿珠采花信阳毛尖有限公司”面临着一步难棋——改制。    体制几次变迁,从县茶叶公司领导下的采花中心茶站到归真集团属下的“绿珠采花信阳毛尖有限公司”,其间的债权债务、资产评估怎么才能一致?凝聚了省、市、县各级领导关注,各部门倾情帮扶,专家们倾注心血研发出来的“采花信阳毛尖”,这个位于湖北十大名茶之首的无形资产价值连城的品牌还能保得住吗?    一石击起千层浪,对“绿珠采花信阳毛尖有限公司”实行竞拍的方案一出台,来自多方面的各种议论此起彼伏。    消息传出,茶农们纷纷到乡政府上访,“是不是不要王诗典当经理了?”“说我们靠茶叶发了财,不如说我们发的是王诗典的财,发的是信阳毛尖公司的财。”“多几个王诗典才好  

提示:请认准毛尖官网,快速购买>>

小谢手机和微信:18738660300(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送野生毛尖试吃装

请致电:1873-8660-300在线客服